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26章哈达铺

第726章哈达铺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5年9月,中央红军攻下天险腊子口后,来到甘肃省宕昌县一个富庶的小镇——哈达铺。

在这里,中央红军得到难得的物资给养,并通过几份报纸,确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落脚的重大战略决策。

哈达铺位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处,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商号林立,贸易繁华。

长期在荒山野岭跋涉的中央红军,在哈达铺有了养精蓄锐的机会和条件。一个在军队历史上独特又实在的口号,在哈达铺红军政治部里诞生并飞快传达:“大家要食(吃)得好”。

这一天,华卓然在团部里看地图,团长陈赓走了进来。他拉着华卓然的手说:“华老弟,你是湖北人,应该会擀面皮吧?”

华卓然的思维还停留在地图上,他两眼茫然地看着陈赓,不知他说了些什么。

“哎呀,华老弟,我们想包饺子吃,可饺子皮谁会擀呀!”陈赓知道华卓然又在研究地图了。这个小学弟真不简单,脑子里装的全是打仗。

“哦,擀面皮呀,我没擀过,但是我看过别人擀过,我想应该没问题。”华卓然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哦,是吗?”陈赓拍着脑袋说,“你是湖北人,我是湖南人,隔邻隔壁,我不会,你也不会,不奇怪,不奇怪。”

“不过我看过别人擀过!”华卓然强调说。

“那就走吧!中午我们就有饺子吃啰!”陈赓高兴地像个大孩子似的。

俩人来到炊事班,见老班长已经和好了面,单等人来擀了。

华卓然进来一看,面是和好了,但明显没到功夫,擀出来的面皮能包饺子吗?

这也难怪,红一方面军战士大多来自南方,长征部队到达北方后,战士们饮食有诸多不适。然而在哈达铺,这一情况发生了转机。

陈赓一心想让战士们吃上饺子。看到华卓然在发窘,知道他也没有把握,于是就说:

“华老弟呀,咱们还是去请个师傅吧,不然,会误了开饭时间的!”

“我去请。”华卓然听后马上跑到老乡家,把郭大娘给请来了。

郭大娘一看老班长和的面,做疙瘩汤还可以,擀成面皮绝不行。于是她就重新和面。

陈赓一看,机会实属难得,他就让炊事班的同志一起来学,其他同志想学也来。

结果,一时间,不大的厨房挤得满满的。

郭大娘现身教学:

首先,我们要和面,将适量的面粉放入面盆内,放多少,视人数而定。

先加入少量的水,记住,宁少勿多,少了可以加,多了就成糊了。

然后和面,用手揉面团,往下压,原则是一揉,一回手,一下压。

郭大娘边讲解边示范。大家看得清楚明白。

郭大娘说:“记住,一定要让面团紧致,不够水就慢慢加水,一边揉一边加,揉成面团之后,可以拿上擀面桌了。”

郭大娘将揉好的面团放置桌上,又说:“看面团是不是完成,首先要看面团是否紧致,不松散,也就是说能立起来。”

接着擀面。

郭大娘将面团掐成章鱼丸子大小一个,一掐一个,很随意掐,一掐一个,没有求一致。

擀面开始,拿一个小面团,轻轻往下压一下,压扁之后受力面积大了便于我们擀面。

然后右手拿着擀面棍,压着面皮的一大半,上下转动擀面棍,左手拿着没有压着的面皮边不停转动,一边擀一边转动面皮,这样擀出来的才均匀,并且圆。

郭大娘最后说:记住,擀面前记得把桌子擦干净,否则会不卫生哟!

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笑起来,紧张的场面变得轻松愉快。

应该说郭大娘是一位天才的教学家。很多年以后,华卓然都能记起这个场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