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26章哈达铺

第726章哈达铺 (第2/2页)

由郭大娘开始,当地百姓热络地教战士们拿起擀面杖擀面、抬着笸箩筛面。在老乡们的帮助下,战士们学着蒸馒头、烙大饼、擀面条。

于是红军中流传出“雪山草地苦刚完,哈达锅盔香又香”的感叹。

在哈达铺镇停留的这段时间,红军部队急需的大量物资和粮食得到了补充,战士们得以休整。因此,哈达铺被叫作长征路上的红色加油站。

红四团是最先进入哈达铺的。郝勇奉团长、政委之命亲自带着一个侦察排出去侦察。

在哈达铺的邮政所,郝勇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大公报》《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报纸。

“营长,这么多报纸要不要?”战士们问郝勇。

“当然要啰,毛主席最喜欢看报纸了。一起搬回去,送给毛主席。”郝勇吩咐。

“好咧!”战士们七手八脚将报纸搬回团部。

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是晚两天到达哈达铺的。果然,毛主席一到哈达铺就问华卓然,有没有搞到报纸?

华卓然立正报告:主席,前卫团的郝勇搞到了很多报纸。

毛主席笑着说:是吗,全部拿来。

“是!”华卓然派通讯员去拿报纸。

一会儿,郝勇亲自把报纸送了来。

“郝勇哇,你这事做得好哇!这叫精神食粮,不吃,就会成政治侏儒哇!”毛主席对郝勇说。

毛主席还吩咐郝勇,想法给中央领导每人送一份去,让他们也“吃饱喝足”啰!

毛主席妙趣横生的话,把在场的人都说笑了。

“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

中央领导看了报纸后,毛主席让张闻天写一个总结报告,方便在政治局会议上宣读。张闻天据此写了《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

国民党气急败坏的“剿匪”新闻和报道,此刻成了中央和红军领导眼中天大的好消息!

报纸上的消息说明陕甘不仅有红军、有游击队,更有一大块发展着的革命根据地。

继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后,9月22日,在哈达铺下街村的关帝庙内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

长征跋山涉水,到底要走到哪里去?现在有答案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

会场上顿时爆发一片欢腾。

毛主席住在一个叫义和昌的地方,是在哈达铺街的北面。

义和昌曾是当地有名的药铺。那些天里,毛主席暂住的这家义和昌药铺,夜晚总是灯盏长明。

为了红军“何以为家”的问题,毛主席夜夜苦思冥想,彻夜难眠。

周恩来住在同善堂,隔毛主席的住处不远,也是一家药铺。而在同善堂斜对面,有一家畅氏诊所。

诊所经营者畅家四代行医。除了医术高明,畅家和红军的一段渊源也让这家人在当地颇有名气。

1935年,在哈达铺行医大半辈子的畅通已年近70,因医术高明闻名于十里八乡。

红军在哈达铺时,周恩来肝病复发,身体虚弱,面黄肌瘦。

邓颖超便请畅通为周恩来看病。

畅通领着当时还是学徒的儿子,一个把脉、开药方,一个背药箱、抓药,一老一小给红军首长看病。

在畅通的悉心调理下,周恩来的身体明显好转。临走时,周恩来偕同邓颖超曾亲自登门道谢。

哈达铺是长征路‘上的加油站、转折点。哈达铺不仅为红军战士提供了丰富的物资、食粮,也通过报纸等“精神食粮”,让仍在黑暗中徘徊的长征队伍找到了光明的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