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开始了长达10个月、行程近5000公里长征。这支兵力最少的红军,却书写了五大传奇。
传奇一:兵力不减反增
红25军长征出发前,在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223团、224团、225团和手枪团,全军2980余人。
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历经独树镇战斗、庾家河之战两场恶战,他们在陕南站稳了脚跟。
1935年1月起,经过蔡玉窑、文公岭、九间房、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1935年7月16日,为策应中央红军,红25军进军甘肃南部,攻占两当,威逼天水,攻占秦安、隆德,翻越六盘山,沿西兰公路东进,进逼平凉,激战泾川县四坡村,转战镇原、庆阳、合水。
9月15日,胜利结束长征。
出发时2980余人,最多时达到4000余人,到达陕北时还保留了3400余人。
此外,还有鄂豫陕红74师2100多人,两部合计5500多人。
传奇二:创建了稳固根据地
红25军在行程近5000公里、转战四省的10个月里,沿途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发动人民群众,组建地方武装,播撒革命火种,奇迹般地在1935年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1934年,红25军在丹凤县蔡川进行整编后,派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发动当地群众。
而以主力部队主动出击的形式,逐步形成了以今陕西省商洛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郧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蓝田、长安、佛坪、洋县、宁陕、旬阳、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全部或边界地区的大块根据地。
1935年7月,红25军继续北上。鄂豫陕根据地合编各路游击武装,组成红74师,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全师近700人。
红74师成立后,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围攻,巩固、壮大了根据地。
1937年1月下旬,红74师已经发展到了2100余人。8月中旬,红74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留守处。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担负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传奇三: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
如果说中央红军里有个少共国际师,里面都是娃娃兵,那红25军堪称“童子军”“娃娃军”或“学生军”。
长征伊始,副军长徐海东34岁,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
团营干部,多是20岁出头;大批连排干部,不到20岁。
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大多十七八岁。
而战士的年龄更小,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十二三岁的娃娃兵有数百人之多,最小的娃娃兵只有8岁,全军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
这支娃娃兵部队,作战非常勇猛。东北军67军117、120、129师9个团在围堵红25军中屡次被痛击。
杨虎城的陕军警备第1、2、3旅及42师等部,都被红25军打败,警备1旅被全歼。西北军马鸿宾也是手下败将。
红25军开国将军有97名,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97名将军生于1900年至1910年的有18名,生于1911年至1920年的有79名,大都是少年从军。
97名将军中,担任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副职以上的领导,共有35人。
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原政委王诚汉等人均出自红25军。
传奇四: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
红25军除了步兵团,还有手枪团(驳壳枪)。
步兵团配备一个重机枪连,其余每个连配有6挺轻机枪,战士配备崭新的马步枪,子弹、手榴弹充足。
因武器装备先进,有些地方武装、地主围寨的家丁常误把红25军当成了东北军。
其间,也有国民党地方民团、土匪对红25军袭击阻挠,但在红25军强大火力的打击下,不堪一击,抱头鼠窜。
红25军进入陕南后,打了许多胜仗。这几次大胜仗因为缴获敌人枪支太多,装备了地方武装后,还剩下几千条枪。
这些枪支只好全部处理掉,有的被烧成铁打马掌,有的扔到河里,还有几千条枪埋在了陕南的山里。
因为武器装备好,军容整齐,刚到陕北时,还引起红26军部分战士的误会。
红26军原班长、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司令员沈元军回忆:“我们看到他们队伍穿得那么整齐,武器那么好,钱也多,用现洋买鸡蛋,买东西。当时有的人怀疑,是不是红军?是不是杨虎城派来的?不久打了劳山、榆林桥战役,打得漂亮,老百姓反映好,我们的看法也变了。”
传奇五:到达陕北最早的部队
1935年7月16日,从沣裕口出发,红25军向甘肃挺进,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兰公路,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军,减轻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压力。
到8月底,经过一个多月征战,红25军已经十分疲惫,继续无后方依托的行动对红军极其不利,决定先来到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合。
9月9日,红25军在战胜严重的饥饿威胁后,到达陕北永宁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