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40章青龙场大捷

第740章青龙场大捷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攻占芦山县城,进行为期一周的休整、筹粮。

中央红军在短短一周内筹粮20万公斤,为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作好必要准备。于6月12日中央红军离开芦山继续北上。

由于中央红军从江西根据地开始长征以来,一直转战各地,十分疲惫,芦山地处开阔,物产相对比较丰富,在芦山、天全能得以很好的休整。

后来,聂荣臻等红军将士称芦山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天堂”。

1935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雅安,11月1日进入芦山县境,于12日攻下县城。

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期间,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苏维埃政府等省、县、区、乡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

红军在芦山开办工农学校、工农医药社,领导发动打土豪,分田地,组建游击队,扩大红军队伍,组织群众支援前线。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清仁乡仁加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分别驻双石乡河边村、县城北街县主庙。

在这里,红四方面军组织指挥红军转战芦山南北东西的14个乡镇,发起比较有名的战斗有七里山战斗、青龙场大捷、大川梅子坪战斗和飞仙阁伏击战等。

红军在芦期间召开了为期六天的四川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会,会议任务之一是紧急动员群众参战,扩大红军。

红军在芦山书写了大量宣传标语,教育和唤醒民众,尚存的100多条幅,刻在太平天主堂门前石坎上的“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拥护中国共产党”、“武装起来组织游击队”大幅标语,依然映射出那段光辉历史。

经过艰苦奋战和斗争,在芦结束了张国焘的错误行动,于1936年2月17日离芦北上。芦山便成了南下红军从南下到北上的“转折之地”。

而芦山人民为支援红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为红军筹集粮食170万公斤以及其他物资,芦山有志青年1330余人参加了红军队伍。

袅袅飞仙阁,空言逼斗辰。江流平入楚,栈道远通秦。

伯主并吞旧,风云战代频。终成失天险,切莫弃君臣。

这是明代王廷相的五言律诗《飞仙阁》。但诗中的飞仙阁并不是芦山的飞仙阁。

芦山的飞仙阁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而诗中的飞仙阁则在今四川广元市北。

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

《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就在飞仙阁打了一场伏击战。战场就在芦山的飞仙关镇。

参加伏击战的是红三十一军之九十三师。当时红三十军军部驻在离飞仙关镇约三十里的芦山城北。

与三十军军部仅一沟之隔的一株参天古树见证了那段红军历史。

这株参天古树据说还是当年徐向前、李先念拴马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