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喋血百丈关 (第2/2页)
红军的先头部队下山后不久就同敌军接上了火。他们要突破的方向,地势险要。
左边紧靠陡峭的大山,右边就是从夹金山淌下来的一条河,河水冰冷浸骨,水流湍急。
敌人在主要的道路上设防,构筑牢固的工事,设置大量的机枪阵地。
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和师侦察队展开攻势,由于地域狭窄,兵力伸展不开,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封锁住红军前进的道路。
红军数次猛烈地进攻,都未能奏效,部队伤亡较大,大批伤员撤了下来。
交通三队队长秦忠见到他的一位老乡、师侦察队的指导员江传正,他身负重伤,浑身是血,手臂被枪弹打断了。
该师攻击未果,师长急红了眼。
天已黑了下来,中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叫去九十三师师长陈友寿,批评他作战不力,命令当晚一定要拿下敌人这个阵地,乘势夺取宝兴城。
陈友寿师长从指挥部返回,召集了作战会议,会上认为根据地形,红军硬冲是不行的,即便强攻取胜,伤亡的代价太大也不合算。
有人向陈友寿提议: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从侧面攀岩上去,抢占制高点,夜摸偷袭。
陈友寿决定这样打,但善打夜仗的“夜摸常胜军”二七四团,正在另一阵地攻打敌人的防线,距此还有三十来里路,调二七四团是来不及了。
有人说:在川陕根据地时,夜袭青龙观的部队就是二七四团二营和师部交通三队,二七四团调不来,交通三队在。
在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剿”时,陈友寿虽率两个团在西线作战,但他麾下的二七四团和交通队在东线的战绩传遍全方面军,他当然知道青龙观之战。
陈友寿即派人把秦忠叫到作战会上,布置任务,命令秦忠交通三队和二七九团实施攀岩攻抢敌人阵地的计划,当晚必须打通道路,配合大部队攻取宝兴。
半夜时分,秦忠带领全队和二七九团三营的八连出发,沿着山边陡峭的石崖开始攀爬。
这里的崖壁虽有些坡度,但不像当年青龙观那样陡峭,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比较容易攀登。
秦忠命令交通三队一班,由班长胡家燕带领先攀。
胡家燕参军前在家是个缝纫匠,大家也就叫他“裁缝”。
胡家燕和罗家贵(人称“猴子”)都是交道三队的攀岩能手,两人在夜袭青龙观时都立过战功。
此时,他们立即开始攀崖。不多久,胡家燕爬上崖顶,顺着山崖抛下来一根绳子。
一班全上去了,他们将每人的绑腿扭成绳子放了下来,交通三队几十人全都拽着这些绳子和绑腿攀上崖顶。
二七九团的八连也悄悄上来了。他们摸黑从崖顶向纵深行进。
山下传来一阵阵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秦忠知道这是九十三师在组织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掩护他们的行动。
秦忠带领战士们加快了脚步向山下疾行,很快就发现了敌人设置的拦截工事。
交通三队和三营八连分别扑向几个主要的工事,打响了偷袭战的枪声。
一阵猛打猛冲,敌人根本没有想到红军会从崖顶冲打下来,抄他们的后路,此刻正蒙头转向,不知所措。
红军的攻击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计划,敌军混乱中全无战心,丢弃阵地向宝兴溃退。
九十三师主力此时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像潮水一样冲过敌人设置的工事,沿大路迅猛追击敌人。
秦忠率领的这支执行偷袭的奇兵,也汇入大部队,乘胜前进。
真是兵败如山倒,溃退的敌军一路丢盔卸甲,涌入宝兴城,几处败军汇集城内,不久,即弃城向芦山方向逃遁。
拂晓时分,红军占领了宝兴县城。敌人运来的许多物资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仓库里的棉衣都慰劳了红军。
战士们每人穿上了一套新棉衣。大部队乘胜前进,一直把敌人逼到了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