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喋血百丈关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
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
12日攻克芦山。
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南下红军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蒋介石为确保川西平原,命四川军阀刘湘阻止红军攻势。
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
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
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
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
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
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进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老红军郑加平参加过百丈关战役,他肩膀上的疤痕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留下的。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
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
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
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
至此,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
南下行动虽遭失败,但南下的红四方面军搅了四川军阀的好梦,却正好帮了蒋介石的忙。
对“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蒋介石早就垂涎三尺,他借“剿灭赤匪”的机会已派大批嫡系部队入川。
他一方面想彻底消灭红军,另一方面则为了乘机削弱和收服四川的地方军阀势力。
在这种形势下,他将四川各军阀推向战争的前沿,让川军同红军对阵,他好坐收渔利。
蒋介石出钱出枪,派出大批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入川“建设四川”,对川军进行了整编。
整编后的川军充实了建制,补充了武器弹药,战斗力也有所增强。
红军中纵队翻越夹金山后,顺着一条溪河神速前进,部队连晚饭也未吃,就打响了攻占宝兴城的战斗。
南面是敌人的防线,川军杨森的部队层层设防,防线从宝兴县城一直向外延伸到百十来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