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神秘的会谈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就在此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李德、周恩来最高三人团已经最终决定中央红军除少数人留下外,其余全部向西进行战略大转移。
转移的突破口,选择在南线。
周恩来、朱德所期待的红军与“南天王”陈济棠的借道谈判,在炮火硝烟中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潘汉年、何长工再度出使。
1934年10月5日,周恩来、叶剑英在军委办公室里等候潘汉年、何长工两位同志,他们将要承担一项特殊使命。
潘汉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前任“特命全权大使”。然而,这位“大使”已失业近一年。
一年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奉命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就抗日反蒋问题举行秘密谈判,并签订了协定。
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希望共产党支持他们的“福建事变”。
遗憾的是,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者既不懂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又完全仰仗共产国际顾问的鼻息,结果失信违约,坐失良机。
“福建政府”垮台,潘汉年不得已无功而返。
另一名谈判代表,即是曾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委员的何长工。
离开红五军团后,何长工首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并获得苏区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此时,何长工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粤赣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粤赣军区,即离粤军最近的一个军区,何调粤赣军区半年多,对粤军情况很熟,无疑也是与粤军谈判的最佳人选之一。
潘汉年、何长工同时喊着“报告”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很高兴地拍着他们的肩膀,让他们就座,并亲手给他们端上开水。
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说:“‘南天王’陈济棠已电约我们,在陈管区寻乌举行秘密军事谈判。这很好,我们可以利用蒋、陈之间的矛盾。朱德同志已给他复信。根据目前的时局及党的统战政策,我们准备派你们两人去跟陈济棠的代表谈判。潘汉年同志任政治代表,何长工同志任军事代表,对方代表是第一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杨幼敏及两个师长,一个是独立第七师师长黄质文,另一个是独一师师长黄任寰。”
接着,周恩来将“南天王”陈济棠的历史及现实处境、心态作了一番透彻的分析。
介绍完情况,周恩来微笑着问潘、何两人:“情况大致如此,你们此行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潘、何表示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周恩来又郑重地说:“这是中央交给你们的重大任务,望你们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历次宣言和朱总司令《关于抗日反蒋问题给陈济棠的信》的精神,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
在场的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嘱咐道:“去白区谈判,任务重大,谈成了很有益处;当然,也要作好另一手准备,万一谈不成,你们要沉着灵活,应对局面。”
潘、何频频点头。
周恩来交给他们一封朱德亲笔署名的介绍信,上面写着:
黄师长大鉴:
兹应贵总司令电约,特派潘健行(汉年)、何长工两君为代表前来寻乌与贵方代表幼敏、宗盛两先生协商一切。望予接洽为感!专此。
顺致戎祺!
朱德手启
10月5日
周恩来最后向何长工交待说:“如果用电报通知你,说你喂的鸽子飞了,你们就赶快回来,我会派一名干部在会昌等你们。”
潘、何郑重地接受了任务,与周恩来、叶剑英握手告别。
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脱下军装,换上西服,戴上墨镜和草帽。
斯文儒雅的潘汉年看看自己,又看看身材魁梧的何长工,禁不住笑道:“你看我们这副打扮是大学教授还是做生意的大老板?”
何长工笑着说:“当然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呀。我们是去做一笔大生意嘛。”
随同潘、何参加谈判保卫工作的就是封天宇和特遣队。
在暮霭沉沉的黄昏,潘汉年、何长工赶到了约定地点——会昌白埠。
这时,陈济棠派出的一个特务连早已迎候在那里。
五大三粗的连长严直是个爽快人,一见面就悄声说:“何先生,咱不打了,两家和好算了。打败了你们,我们也捞不到什么;打败了我们,你们最多也只能到广东吃几根甘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