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811章神秘的会谈

第811章神秘的会谈 (第2/2页)

何长工爽朗大笑,说:“要吃甘蔗,我们瑞金、会昌有的是,何必跑到广东去?”

潘汉年则说:“广东甘蔗我吃过,好像并不比瑞金的更甜。欢迎严连长去我们那里作客,甘蔗还是有得吃。”

一番话,说得严连长哈哈大笑,连忙吩咐安排两乘四人抬的轿子,亲自为潘、何掀开帘子,拱手说:“二位请上轿。”

潘汉年朝何长工灿然一笑:“咱们这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何长工接着:“确切一点说,应该是男子汉坐轿——头一回。”

何、潘二人坐上轿子,由特务连护送前行。每遇岗哨盘问,严连长便高声喊道:“这是陈总司令请来的贵客。”轿夫一路跋涉,通行无阻。

10月8日,潘汉年、何长工抵达谈判地点——寻乌青塘镇。

陈济棠深知此次和共产党谈判事关重大,因此对谈判地点和内容极端保密。

当双方代表到达后,陈济棠立即命令其心腹严应鱼旅长严密封锁消息,加强警戒,必须确保红军代表的安全。

为此,严旅长专门指派参谋长兼军法处长韩宗盛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

双方代表同住在一幢老式的二层红房子里,红军代表住在楼上,粤方代表住在楼下。

严应鱼将站岗的士兵一律换成最亲近的客家子弟,他本人及其他贴身人员在谈判期间都避免进入这座小楼。

翌日上午,双方代表来到楼上一间不大的会议室。

陈部代表杨幼敏握着潘汉年的手说:“久仰!久仰!”

韩宗盛也握住何长工的手说:“幸会!幸会!”

潘汉年笑着说:“看来我们缘分不浅啊。”

杨幼敏马上接口说:“能认识潘先生、何先生,实乃三生有幸。”

何长工反客为主:“我们是行伍出身的粗人,不会说客套话,我看还是坦诚相见好。来,诸位请上座。”

潘汉年配合默契:“对对对,我们带来了九龙茶。想必杨、韩二位先生是品茶行家,来尝尝这茶的味道。”

四人终于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大聊茶道。

潘汉年侃侃而谈,何长工借机引入正题。

潘、何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陈济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战、解除封锁、恢复贸易、恢复通讯联络、互通情报及抗日反蒋等事项进行了反复商谈。

双方各自提出了建议和条件。

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

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

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

3.解除封锁。

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

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40华里,让红军通过。红军只借道而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红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送。

当谈判进入到逐条确定时,周恩来发来了事先商定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

刁滑世故的杨幼敏非常敏感,立即询问:“何先生,你们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

何长工机灵地答道:“不是,这是说我们和谈成功了。和平鸽子飞上了天,表示祝贺之意。”

听起来,合情合理,对方代表见何长工镇定如常,从容平缓,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何长工、潘汉年待五项条款一确定,马上结束谈判,匆匆离开青塘镇,返回会昌。

陈济棠部派了一个骑兵连,一直护送何、潘到筠门岭以北的一座小木桥边。

潘汉年、何长工两人赶到会昌时,周恩来派来的干部已在此等候,并留下周恩来写的条子:长工,我在于都等你们。

潘汉年、何长工没有在会昌停留,连夜赶到于都,向周恩来详细地汇报了谈判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