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一个传说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叶媚媚从延安回到南昌,在设在月宫饭店的办事处①里住了一晚,即按照组织分工前往富城建立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湘鄂赣和闽赣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事宜。
这年的年底,叶媚媚化名陈冬梅从南昌回到富城,与韩香云接上了关系。
这次的接头地点选在剑邑公园的剑匣亭里。
这个时候的韩青云已经知道姐姐是共产党地下负责人的身份,也知道燕子成了地下党员。
但是她从不干预。有时候还会帮她们制造机会,或负责望风。
这使韩香云感到很欣慰,她觉得妹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不是考虑到一些具体因素,她会明确地让妹妹接受党的考验,直接为党工作。
韩香云接到南方工委拍来的电报,中央分局的叶媚媚将来富城建立“红军游击队联络站”,直接负责湘鄂赣和闽赣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工作。
韩香云对妹妹韩青云说,有一位重要的领导同志会来富城,她必须去与之见面。
韩青云听后,就让姐姐将人领来高公馆,说高公馆应该是最安全的。
韩香云告诉妹妹,说这位同志是得到国民党允许在富城办事的,安全没有问题。
但她本是富城人,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她还不能公开与家中的关系。所以她们的见面仍然是秘密的。
既然是秘密的,这次见面还是不能在高公馆,这是考虑到高公馆的安全。韩香云告诉妹妹,她们将会在剑邑公园的剑匣亭见面。
韩青云见姐姐这么信任自已,心里非常激动。她前些天接到丈夫高霆的电话(在这之前丈夫很少打电话给她),说国共正在谈判,国共可能会进行第二次合作。
这次丈夫在电话里表示出了少有的喜悦之情,可见他对国共合作是抱有很大热忱和希望的。
韩青云对姐姐说,不如这样,接头的时候,我和燕子、宝儿为你打掩护。说着告诉了姐姐自己的安排。
韩青云说,接头的这天,她开车带着她们到公园去玩,你趁此机会去接头。
韩香云正愁以什么身份去接头,听了妹妹的话,认为可行。遂答应了妹妹的安排。
接头的日子到了,韩青云以游玩剑邑公园为名,开车前往。冷月芳(韩青云)和燕子携高玉宝同游。
很显然,冷月芳和燕子都是为了照护高玉宝才去的。
车子进了剑邑公园,直接开到剑匣亭前。
剑邑公园的剑匣亭,是公园的核心景点。相传剑匣亭是专为一个典故②建造的,里面的剑匣是原物。
剑匣亭位于富城东部剑邑公园内,以纪念富城宝剑的典故而建。亭中剑匣系晋代出土时原物,原在荣塘剑池。
传说,剑匣是晋时县令雷焕掘狱基而得,内有两把宝剑,剑取匣存。清道光《富城县志·古迹》载:剑匣,先是在剑池上草莽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韩弼于嘉靖四十年(1561)升为南昌知府时,(匣)抬置学宫。又清刘鸣鹤《古剑匣记》云:“原匣存丰邑旧治,在丰水以西,石匣则移存于今治,儒学斋舍前,同斋漆公边。爱指示石匣举而置诸亭中,绕以栏。嘉庆十二年(1808)移尊经阁东为亭,覆之旋圮,道光四年(1824)县丞姚敏德重建。”
韩香云、韩青云肯定多次到过剑邑公园,瞻仰过这座剑匣亭和古迹剑匣。
尤其是韩青云,她和高霆的热恋大多是在剑邑公园度过的。而到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剑匣亭。
剑匣亭为八角形,六立石柱,攒尖顶,高约10米,古色风貌,亭内中心放置“石匣”,长1.7米,宽0.5米,高1.2米,中开凹槽形,藏宝剑用。亭前上额有一青石,镌刻“剑匣亭”三字横匾,并立一对石柱,镌刻有“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对联,寓意含蓄,笔墨劲秀。
剑匣后面正墙上,嵌有一块青石板篆刻的亭碑,记载永平元年(291),雷焕为富城县令时掘狱基得剑的故事,剑匣由来等内容。
亭周围松柏苍翠,古朴雅重。
关于剑匣由来及移置,清同治《富城县志·杂说》有载:“龙光书院志云:宝剑既掘,匣猷在池。明嘉靖间大旱,里人旧传掘匣即雨,於是众祷张雷祠,即起池土,果见一匣,底盖相合如故,取盖上岸,忽雷作,风雨聚至,顷刻泥沙拥穴,不敢复取,后盖徙儒学明伦堂。”
韩青云、韩香云姐妹俩不仅对这个典故已然很熟悉,对由典故而衍生出来的传说也很熟悉。年青时闲得无聊便会讲这个传说以解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