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一个传说 (第2/2页)
据传,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吴亡晋兴之际,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
朝野议论纷纷,说这是吴国灭亡前留下的一股王气。此气不除,势必与刚刚夺得的江山相克,危及晋朝政权。
刚刚即位的晋惠帝甚为惶恐,忙召见大臣张华排查。张华找不出原因,于是,找到好友雷焕,请雷焕帮助查找。
雷焕何许人?他是富城秀才埠雷坊村人,从小在始丰山长大。
始丰山是神仙三十七福地之一,距雷坊村一箭之遥。雷焕从小在此学道,对天地人间万物异象了如指掌。
他对张华说:“紫气乃龙光,龙光即宝剑。宝剑之精,上彻于天。那紫气源自豫章富城”。
张华听后,恍然大悟。他记起有史料记载,早在秦始皇南巡时,曾埋剑于豫章之域镇妖压邪。看来,定是此剑发出紫气。
他当即委任雷焕为富城县令,命其前去寻找藏埋之剑,以去紫气。
雷焕来到富城,摆上八卦,在“巽”卦中寻得龙光源于荣塘龙湖村。
于是,他差人在龙湖村的湖心搭起观星台,连续三天夜观星海二十八宿,继而发现北方玄武斗、牛星间云集紫气,紫气直泻观星台正前方四十九丈处,该处正是县衙牢狱所在地。
于是,雷焕下令释放所有在押囚犯,拆狱方圆八丈,掘基深至四丈,终于挖出一个长为八尺的石匣。
打开一看,石匣内放雌雄两把宝剑。分别刻有龙泉、太阿(另传一说为干将、莫邪)。倾刻间,斗、牛之墟紫气消失,掘剑处陷为深池。
雷焕看着沉睡了几个朝代的宝剑,依然是光芒四射、削铁如泥,不禁爱不释手。他暗自留下雌剑太阿,把雄剑龙泉上交张华复命。
张华只见交来一把剑,心中怀疑雷焕可能私自留下一把。但碍于朋友情面,不便点破,只是叹曰:“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似不相离,终当会合。”
张华得到龙泉宝剑,也想占为已有。
他唬弄皇帝说:“启禀皇上,微臣差人在豫章富城挖出宝剑一把,斗、牛之间紫光已经去掉,我朝江山可保万年,但紫气尚留剑内。此剑名龙泉,皇上是龙身,龙泉与龙身相克,皇上不宜观之,否则伤及龙体。故微臣自当留存此剑,以保皇上龙体平安。”
皇帝一听,觉得在理,也就准奏。
事后,皇帝与皇后贾南风闲聊时谈起此事,贾后甚为好奇。
她想,既然皇帝是龙身不能看,我总可以看吧。于是,诏令张华献剑到后宫与她观赏。
张华无奈,只得携剑前往。贾后见剑欲拔,却怎么也拔不出来。
张华欲上前帮助,忽听剑内发出厉声:
“休得无理,有道是男女授受不亲。吾乃浙江莫干山的神造雄剑,岂容妇道人家观赏内身?不出十年,你们必死无疑!”
两人听后大惊失色,从此,惶惶不可终日。
九年后,贾后、张华果然在河南襄城“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杀。
张华临死前仿佛听到身佩的龙泉宝剑对他说:“汝知本剑为何既称龙泉又名干将?龙泉龙泉,能叫真龙天子命赴黄泉;干将干将,可除贪赃枉法文臣武将。”
说罢,从张华身上飞脱,直投北汝河,化着一条青龙,向着东南方向游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37年9月底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宣布在南昌月宫饭店设立“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
注②剑匣亭名字的由来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看,剑是指唐朝大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记述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里面挖出来的宝剑和剑匣,剑匣亭就是用来放置宝剑的地方。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始建,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亭内有一石剑匣,相传为晋朝县令雷焕掘狱基所得,内盛“龙泉、太阿”雌雄两宝剑,此乃盛剑之石匣。剑匣亭为八角形,六立石柱,攒尖顶,高约10米,古色风貌,亭内中心放置“石匣”,长1.7米,宽0.5米,高1.2米,中开凹槽形,藏剑亭前上额有一青石,镌刻“剑匣亭”三字横匾,并立一对石柱,镌刻有“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