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南京保卫战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7年,南京沦陷。
王树增先生曾在《抗日战争》里这样写道:
毫无疑问,中国军队历经淞沪会战蒙受重大损失,在没有得到补充休整的情况下接着进行南京保卫作战,这向全世界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只是,对于一场战役来讲,无论攻守都要达到政治和军事的双重目的,而南京保卫战的结果是两者均未达成。
政治上,南京的过早失守,在世界舆论中对国民政府和中国军队的形象影响甚大。
军事上,中国统帅部虽然从战略上意识到了持久作战的正确,但在战场上执行的却是单纯防御的战术,没有达到严重消耗日军的目的而自己的损耗却巨大。
在作战指导上,指挥紊乱,计划不周,准备不足,没有防御纵深,没有立体协同,缺乏应变能力以及作战指挥屡犯错误,撤退变为溃逃等等事实,已成不争。
十二月七日凌晨,南京警备部队开始对城内的军火库、飞机库、汽油库以及军事要点实施有计划的破坏焚毁。
南京保卫战只打了三天,蒋介石就走了,把南京城交给了唐生智和他指挥的十万守军。
也就在这一天,日军华中方面军发布《攻占南京城要略》。
清晨,日军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向南京城第一道防御阵地展开猛烈攻击。
南京卫戍军长官部立即制订了一个调集部队出击的计划:从镇江回防的第七十一军、第六十六军和第十军之第四十一师,联合向突入南京东面汤山附近的日军进行三面合击。
但是,中国军队的行动速度太慢,日军的后续部队已经从突破口投入作战,第六十六军的汤山阵地和第四十一师的栖霞山阵地遭到猛烈攻击,三面合击的计划根本无法实行。
卫戍军长官部只能命令第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东流附近阻击攻占复兴桥的日军。
配备有七辆轻型战车的预备二团连续发动攻击,一度攻占马基山,但随之就受到日军增援部队的猛烈反扑,马基山阵地再次失守,该团陷入日军的包围。
——“所部究属新编,连排长指挥能力薄弱,意志极不统一,士兵亦无训练,类多束手待毙。其二营大部遂被敌完全歼灭,其余众亦完全溃散,营长朱丹负伤,一营、三营共伤亡连排长以下百余名。”
八日,各路日军继续收紧对南京的合围。
东面,沿长江西进的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旅团击溃了当面中国守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一师,占领靖江。
天谷支队昼夜急进,在第二十六旅团前面攻入了镇江。
西南面,国崎支队从长兴向西,连续突破中国守军于郎溪和水阳布设的防线,一直推进到长江岸边的当涂附近。
第十八师团攻占宣城后,向南京侧后的芜湖迅速推进。
谷寿夫的第六师团绕行南京西南路程最远,但经过强行军也赶到了南京南面的秣陵镇附近,并于第一一四师团的左翼加入到对南京城的攻击。
在南京东南方向的淳化镇阵地,中国守军第七十四军打得很苦。
第七十四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所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冯圣法的第五十八师都属中国陆军精锐部队。
王耀武是条山东汉子,以打硬仗和攻坚战闻名,他与日军打的是硬碰硬的对攻战,官兵猛打猛冲,迫使当面日军不得不数次增援。
在持续三个昼夜的战斗中,该师排以下官兵伤亡达一千四百多人。
第五十八师是在国民政府警卫旅的基础上改编的,部队装备好,甚至有当时中国陆军其他部队少见的德式反坦克炮。
师长冯圣法为黄埔一期和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生,曾当过蒋介石的警卫团参谋长。
冯师长一身簇新戎装端坐在师指挥部,声称如果他被打死,日军会向他的遗体敬礼,因为他要让日军认识一下中国有个死战死拼的陆军师长。
第五十八师顽强坚守阵地,“虽遇锐众之敌,而能固守不拔”,击毁日军五辆坦克,打死日军官兵三百多名。
但是,一处局部的坚持挽救不了全局。
鉴于日军全面逼近南京城,卫戍军长官部命令中国守军全部退守城郭阵地。
日军完成了对南京城郭的严密包围,迫使中国守军的防御线缩成一团。
从战机上看,这是中国十万守军免遭覆灭厄运的最后时机——如果中国军队迅速改变死守战术,能够倾尽全力有步骤地突围而出的话。
可是,中国守军没有任何突围的迹象,他们只是一再压缩防线,密集分布在南京四周的城墙附近。
九日拂晓,日军第十六师团进至麒麟门和沧波门,第九师团进至光华门附近并占领了大校场和通光营房,第一一四师团进至雨花台的南侧,第六师团进至雨花台的西侧。
日军飞机向南京城里投撒了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劝降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