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895章粤军整编小撷

第895章粤军整编小撷 (第2/2页)

1937年4月,粤军10个师的60个步兵团被削减成为40个,正式执行2旅4团编制,此外增加了一个教导旅的编制。

这一次的缩编是实打实的,余汉谋再也找不到可以保存实力的方法,因此缩编之后的粤军从之前15万人的规模减少到了10万余人,实力损失约三分之一。

这个时候,距离全面抗战的爆发仅剩两三个月的时间了。

而在粤军规模被压缩的同时,川军、东北军的整理也在进行中,部队规模也均被大大压缩。

当时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谈判也在进行当中,在编制和构成上的交锋也是非常尖锐的。

由于东北军没了主心骨,故而整理相对容易;余汉谋的动作很快,因此也得到了南京方面的表扬,报纸还特意对余汉谋夸奖了一番,实际上主要是在向川康方面的地方实力派施压。

在民国的军阀混战年代,粤军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而且由于海运方便,进口了大量武器,在装备水准上也是较好的。

如独立第20旅,每个步兵连有9挺轻机枪,每个步兵营有4到6挺重机枪,每个步兵团有4到6门82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营还有交换总机,有线通信甚至可直达步兵连。

再如战车大队,装备有12辆坦克、15辆装甲车,战车兵每人配发20发自来德1支;装甲车搭载步兵中,每人均配有手提机枪或二十发手枪。

后来的第四战区兵站总监李洁之也回忆:

说到余汉谋的第四路军,主要是由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1师的部队发展起来的。官兵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在军阀混战时期,曾在广东、广西、湖南打了不少内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

在陈济棠时期,曾利用广东人民的血汗向德国、捷克购买了不少新式武器。

一般来说,它的装备在当时全国军队中是属于第一流的,有些甚至比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还要好。

经过两度整编后,实力虽比陈济棠的第1集团军时期大见削减,仍不失为一支10万人以上的大军。

但由于粤军内部矛盾重重,各怀异志,整个第四路军便越来越成为一个腐烂的封建军事集团,在惠广战役中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朽无能。

其实简单总结就是,整编后的粤军仍然具备较强的战斗力,只是领导层的腐败与不团结导致了部队的战斗力无法正常发挥出来。

粤军的这次整编后不久全面抗战就爆发了,广东最初被划为第四战区,部队又改番号为第12集团军,由余汉谋任总司令。

粤军的10个师分别编入了第62军、63军、64军、65军、66军,随后又增编了第83军,除此之外还有战车、炮兵等部队。

全面抗战开始后,战事首先在华北开始,随后又在华东燃起,广东所在的华南暂时无虞,因此从粤军中调出了66军及新编的83军和教导旅北上华东参战。

这两支部队先是参加淞沪会战,损失过半,随后又参加南京保卫战,并成为此战中唯一整建制从日军正面突围而出的部队。

在北上部队激战时,留守粤军以原有的补充、教导等部队增编了新157师、186、187师及2个独立旅,兵力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不过随后粤军的部队仍然不断被调走,故而留守广东的兵力仍然不是很多。

至1938年10月日军进攻广东时,广东部队只有7个师、2个独立旅及其他附属部队。

而部队本就不多,在日军进攻时部署还连连失误,一错再错,导致日军以很小的损失就攻入了广州,以至时人有“余汉无谋,吴铁失城”的民谣。

据国军的不完全统计,此役阵亡、负伤、失踪者多达11142人,损失步枪6368支、轻重机枪438挺、各种炮198门(其中平射炮87门、山炮49门)、子弹486.7万发、各种炮弹14358发(仅统计呈报者)。

日军统计缴获轻重机枪208挺、火炮134门、要塞炮53门、坦克和装甲车21辆、汽车151辆,也可从侧面证实此战中粤军装备损失之重。

广州失守后,第12集团军继续坚守,在粤北与日军对峙,而所属部队依然不断抽调到其他战区作战(其中64军等部队有出色表现),国府还从广东征发925873名壮丁补充部队(主要是非粤军部队)。

至1945年初,广东所属的第七战区仅有3个军、2个旅的编制,纸面兵力为107349人,缺编40479人,实有兵力不过6万多人。

在兵力薄弱的背景下,余汉谋更不愿与日军拼消耗,故而在随后又丢失了韶关,使得日军轻易打通了粤汉铁路。

抗战胜利后,余汉谋及所部认为其在广东奋战近7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故而认为在广州受降的荣誉应该是自己的。

但事实上,在广州受降的是国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开入广州的是新1军及基本中央军化的64军。

随后第七战区和第12集团军编制被撤销,粤军各部被分割调配,结束了自己的抗战历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