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归队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说起粤军在南京突围出来的人数,其实83军突围出来的人很少,主要是邓龙光带领的军部人员。
其154师师长巫剑雄和156师师长李江率部分别从乌龙山和下关搭船过江了。
邓龙光大概在出太平门后、过岔路口不久就脱离了大部队。
到淳化后,他们遇到了66军的莫福如、华振中和手下的三四十名士兵,后经龙都等地,于12月21日到达南陵,进入上官云相的防地。
据时任第83军军部参谋处处长刘绍武(广东兴宁人)回忆,叶肇和黄植南是在汤山附近脱险的,后经上海回广州。
叶肇曾亲口对刘绍武讲,12月13日天明时分,他们到达汤山附近,化装成难民,准备逃往上海。
但人生地不熟,两人在山地潜伏了一天,饿得饥肠辘辘,迫而冒险下山觅食。
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忽然枪声大作,两人旋即躲入一个堡垒。
至黄昏,周围一片沉寂,知敌已远去,即离堡垒循小路踉跄而行。
见路旁存蕃薯皮一堆,如获至宝。他们分食之余,各将其余珍藏于袋,以备不时之需。
是夜,为着觅食进入一个不大的村庄,摸索了几间房子,阒然无人;最后碰到一个年约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也没有得到任何可充饥的东西。
正懊丧间,忽然枪声大作,日军蜂拥入村,他们爬入禾草堆中的底部隐藏。
第二天,看见京沪公路上有不少三五成群的难民往来,他们商量了一下,即混入难民中间东行。
走不多远,遇见一队鬼子由东往西,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希望能侥幸过关。
不料狭路相逢,日本兵看中了他俩,要他俩做挑伕。
黄植南先挑,勉强走了六七里路,佯装脚痛走不动,被日本兵踢了几脚,他就索性装死。
于是,一个日军上等兵的行李就落到国民党军长叶肇的肩上。
叶肇生平未尝挑担之苦,忽然压上几十斤重的东西,确实难以走动。日本兵看他胡须长长,不能胜任,只好另找壮者代替,他才得以解脱。
吸取这次教训,叶肇采取远离交通要道躲过风头再作打算的办法,在京沪公路的一个小村镇里躲了若干天,摸清敌情,逐次接近上海,遂由上海搭轮回粤。
几乎所有史料包括叶肇本人的自述都显示,66军军长叶肇和参谋长黄植南,除了突围初期率部出城外,之后的突围血战就一直“失踪”了。
乃至突围部队到了九华山之后,上官若云等派人到处查探军长下落,仍不见踪影。
因此在关键与危亡时刻,都是由中下级军官带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
叶、黄的“失踪”,邓龙光的过早脱队,都给南京突围战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疑。
12月14日晨,郭永镳率领的突围部队在九华山顶看到四面山野有零星队伍陆续东行,怀疑是日军追兵。
经派人查探,方知是突围出来的散失官兵,于是派人在各路口守候。当天,共收容士兵500余人。
12月15日,在前往高家边的途中,部队又收容官兵200余人。
12月16日晨,部队转移至石山头,在半部公司①重新编队。
全体编为8个连,士兵2人同一枪,暂时藏匿山间。
这天,159师上尉课员马作霖携款万余元前来报到,部队的伙食费和其它费用都有了着落,顿时信心大增。
应该说,这个马作霖确是一个好军人。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候,没有携款逃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