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留守处风云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8年2月新四军设立崇安、桂东、沙田、平江留守处。
2月,新四军第3支队在福建省崇安县城设立留守处,曾镜冰任主任,汪林兴任副主任。
留守处承担中共闽北特委、福建省委公开联络任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民众抗丁、抗税、抗捐的斗争。
留守处安置护理伤残老弱人员;举办干部培训班,先后培训了300多名干部;开办军械修理所,修理枪械,自制弹药、地雷和炸弹。
留守处的这一系列公开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甚至是恐慌。尤其是组织民众抗丁、抗税、抗捐,打乱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将留守处视为眼中钉、肉中剌,必欲除之而后快。
崇安县县长赵世安不便亲自出面,指使商会会长巩长林约见曾镜冰和汪林兴。
曾镜冰知道巩长林的意思,在约见时深刻阐明了我党在统一战线指导下的工作性质,表示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抗日救国,绝无他意。
赵世安见说不动曾境冰,就将曾境冰和留守处告上了省政府。省政府与我党及新四军进行协商,双方斗争蛮激烈。
经过据理力争,留守处暂时被保留下来了。但并非风平浪静,明的、暗的斗争一直很激烈。
1941年2月5日,国民党军保安7团阴谋袭击留守处。
幸亏曾镜冰得到消息,留守处及时安全转移。此后,为了避免不应有的损失,留守处撤销。
1937年底和1938年初,新四军在江西省桂东县沙田镇万寿宫设立留守处,顾星奎任主任,共19人。
留守处对外作为新四军的公开办事机构,对内则是中共资汝桂中心县委的工作机关。
留守处成立后,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运用各种形式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各地建立抗日团体。
并且利用合法身份掩护中共资汝桂中心县委开展工作,秘密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留守处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抗日统一战线和新四军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
留守处于1939年1月撤销。
同期,新四军在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设立留守处,主任为中共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长黄耀南。
留守处受新四军军部和中共湘鄂赣特委领导。
留守处成立后,大力整顿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全区18个县有15个县建立了县委,2个县建立了工委,发展党员5000余人。
留守处坚持统一战线,扩大抗日阵营,在国民党第27集团军和新3军中开展统战工作;深入宣传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大力支援前线,先后动员400多名青年参军。
保护群众利益,提倡民主自由;建立敌后武装,组织了1000多人的队伍,开展游击战争。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坚持团结合作,反对投降分裂。
1939年4月,留守处改称通讯处。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派兵袭击通讯处,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
涂正坤、吴渊、罗梓铭、曾金声、吴贺泉、赵禄莹(女)等人被杀害,通讯处遭破坏。
同期,新四军还设立了七里坪、竹沟、永新黄岗留守处:
3月,新四军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设立留守处,詹以锦任主任。
留守处既是新四军第4支队的留守机关,又是中共鄂东特委机关的所在地。
留守处成立后,举办了干部训练班和党员训练班,培养骨干;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党的组织,领导人民抗日;安置新四军第4支队伤员、军人家属。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留守处迁往大别山区立煌县(今安徽省金寨县),改称新四军驻立煌办事处。
1941年撤销。
同期,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离开河南竹沟后,设立了新四军第8团留守处。
6月,中共河南省委从开封迁至竹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