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武汉会战 (第2/2页)
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与此同时,正面进攻的部队也被打退了。第13师团荻洲立兵真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向东久迩宫求援。
9月11日,日军的增援部队16师团到达富金山,中国守军因为奉行节节抵抗,避免决战,所以防守的部队一般是没有援军的,只有防守的时间限制,守到时间就可以撤了。
面对增加一倍的日军,宋希濂也没有办法,经过九日的激战,守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只好撤离阵地,转移到沙窝、小界岭一线阵地。
日军乘胜追击国军,连占叶家集和商城,逼近小界岭防线。
小界岭防线是大别山北麓最后一道阻挡日军的稳固防线,如被突破,日军就将越过大别山山脉,沿公路一路顺畅无阻地前进,国军将无可以依托的有利地形来阻击日军。
小界岭防线由宋希濂的71军、田镇南的30军和冯安邦的42军来防守,其中71军缺36师(36师富金山一役,只剩下800多人)。
孙连仲这一回让富金山一役已经损失惨重的71和30军来防守小界岭防线的头沙窝,比较完好的冯安邦42军则独自防守小界岭防线的头尾新店。
守军三个军利用地形优势,顶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
从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第13和16师团终于突破了小界岭防线,穿越了大别山,于10月25日占领麻城。
可是这时国军已经放弃武汉了。
9月下旬,冈村宁次从空中侦察了解到薛岳第1兵团主力在瑞(昌)武(宁)路方面作战,南浔铁路与瑞武路之间的守军兵力薄弱,出现空隙,便命令整补后初步恢复元气的第106师团向西推进,企图切断南浔路与武宁路中国守军间的联系。
第106师团接到冈村命令后迅速行动,10月2日,第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到了万家岭地区。
10月5、6日两日,第1兵团主力第74军(即后来的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的前身)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日军第106师团激战。
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向日军占据的长岭北端和张古山制高点发起了数度攻击。
第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经过白刃格斗,占领张古山主阵地。
激战至10月9日,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军第106师团损失惨重,特别是日军基层军官伤亡惨重。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加强力量,这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经五昼夜反复争夺,张灵甫带伤坚持战斗,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
日军第2军左路军行程不畅,右路军与之相比稍好一点。
第3和第10师团猛攻固始,一番激战后于该日占领该城。
接着,两个师团沿公路西进潢川,撞上了国军一代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整整守了10天,比原来预定的守七天整整超了三天,最后还能在敌人面前全身而退。
日军占领潢川后,直捣罗山、信阳。
胡宗南的第1军、46军早已在那里严阵以待。
胡宗南的第一军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有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当时国军唯一的坦克部队)和彭孟缉的炮兵旅(当时最大的炮兵编制)。
胡宗南坐拥国军最好的装备,用三个军七个师与日军已经血战数次的两个师团激战20多天竟然还占下风,最后丢了信阳。
李宗仁曾“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平靖关,以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
然胡氏不听命令,竟将其全军7个师向西移动,退保南阳,以致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
外围要点尽失,武汉己是岌岌可危!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没想到这时日军竟然还能分兵在广东登陆,并很快于21日占领华南重要港口广州。
青岛、上海等地陷落后,广州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了,但与它的重要性相比,防守却显得很松懈。
蒋介石判断失误,粤军竟然被抽调半数去参加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国军顽强抵抗,使得战局进展缓慢,日军大本营等不及了,迅速抽调三个师团组成第21军,由古庄干郎大将统领,在海军第5舰队司令长官盐泽幸一支援下,奇袭广州。
广东这边到是听到一点风声,广东省长吴铁城还向重庆作了报告。
可是蒋介石居然以为这是日本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假”情报,试图让国军从武汉战场抽出兵力支援广东。
不给增加兵力也就算了,蒋介石竟然还发报让余汉谋再调一个师去武汉战场。
10月11日晚,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21日已经攻到广州近郊。
余汉谋的12集团军仅仅10天就被日军打败,乃下令广州守军撤退,广州于21日下午沦陷。
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
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放弃武汉。
于是10月25日国军弃守该城。
26日日军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至此武汉三镇尽失。
武汉保卫战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