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76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976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8年6月,发生的花园口决堤使上千万国人流离失所。被抗战史学家称为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之一①。

“花园口决堤”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更被批判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主政大陆时最大人为灾难;并引发不少谣言。

本章将依据权威史料,还原真实的花园口决堤,以飱读者。

1.“花园口决堤”方案来源

花园口决堤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军事顾问最后一任团长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

1935年他在前任团长塞克特基础上。向蒋介石提出新的陆军改革建议书。

在建议书中提出五点方略;其中最重要两点:1.在四川云南等大西南地区,建立战略基地;西南大后方遂成为中国赢得抗战的决定性因素。

2.当中国军队在华北作战最糟糕的情况下,提出了花园口决堤建议;明确指出以水代兵,人为制造黄泛区;来阻止日军对华北腹地的深入及对西南大后方的威胁。以一局之巨大人员损失,换取中国抗战全局之胜利。

蒋介石当时在此建议上批注了“最后抵抗线”五个字,当时蒋并未特别在意;毕竟这是万不得一的下下策。

其后,陈果夫在此基础上也提出“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的建议。

2.决堤的导火索:兰封会战失利

1938年5月徐州会战期间,侵华日军主力在数处切断陇海铁路。欲围歼数十万国军主力。

为保存实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放弃徐州,主力向苏北、皖北、豫东突围。

为阻止日军快速西进和向豫北、鲁西穿插,很多国民政府军政要员,首次提议开掘黄河大堤,延缓日军攻势。

由于当时情况尚未非常紧急;国军尚能抵抗,蒋介石予以否决。

然而稍后的兰封会战,国军背河决战失利;桂永清第27军,黄杰第8军等部擅自溃退。导致兰考、开封失守,日军机械化精锐第14,16师团直指郑州。

郑州地处平汉、陇海两大交通线要冲;是军事物资、部队运输的要道。更重要的是郑州扼守黄河天堑,是从中原南下、西进的必经之地。

如果郑州失守,日军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上,将毫无阻拦直扣潼关;西安,襄樊、南阳必失;将直接威胁西南大后方,中国抗战将陷入最危险境地。

而国军当时精锐部队,已损失惨重;就近地区也只剩高霆的第九军团,其余均无兵可调。

而空军则完全依赖于苏联志愿航空队,只能防御武汉,南昌,重庆等主要城市。根本无力阻截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

3.国民政府曾组织当地民众提前疏散

1938年5月31日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电话密商,确定要掘开黄河大堤。

次日(即6月1日),蒋介石正式下达了决堤命令。

在决堤以前,国民政府对花园口附近百姓进行了小范围秘密疏散(为防止日军提前获得情报);每人发迁移费10元,叫农民迅速搬离。

但是由于疏散范围很小,且补偿只有10元,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1938年6月9日,中国军队在郑州北郊的花园口决开黄河大堤,在以水代兵,阻挡了日军的同时,也造成了大片黄泛区。

事后,国民政府也将此次决堤,宣传为日军轰炸暴行所致。

4.花园口决堤中日双方都损失惨重

中方:关于花园口决堤死亡数字,最权威的统计资料为1948年,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出版了韩启桐、南钟万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一书。

该书提供了如下数据: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黄泛区河南死亡人数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160200人,安徽没有统计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