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2/2页)
1938年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会议,并第一个对程潜方案表达了赞同。
会议上有些将领担心一旦此事被记者获知,势必会引起舆论质询,请示蒋介石要不要封锁消息。
蒋介石听后淡然一笑,表示应该任由记者报告,而且要他们如实地报告灾情。
不过,真相必须要隐瞒。说到这里,他笑着指了指天,说道:“日机不是到处狂轰滥炸嘛?”
参加会议的国民党将领顿时明白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尽管有些将领不赞成这种有违天理之举,但绝大部分将领还是纷纷高呼:“委座英明!”
很快,林蔚就跟第一战区司令部打去电话,传达了蒋介石的意见。程潜没有立即执行命令,也没有高呼“蒋先生英明”。
不说干这件丧尽天良的事情会不会断子绝孙,程潜自己也担心万一将来事泄,蒋介石会不会将他推出来当替罪羊。
因此,程潜当天就用电报给蒋介石打去了正式的书面请示,以图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已经决定将此事甩锅给日本人的蒋介石,当即回电予以了批准,要求程潜在中牟以北的黄河南岸选择决堤地点,使河水在郑州、中牟之间向东南方向泛滥,阻敌西犯,放水时间就定在6月4日子夜。
为了炸堤决口,第一战区司令部专门召集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河防部的高级军官们开了个会。
经过商讨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将决堤地点定在中牟县的赵口。
不久后,决堤的任务被程潜交给了第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要他在4日晚上12点炸堤放水。
商震知道事关重大,当即征调了53军的一个团前往赵口决堤。
然而,6月4日晚上该团未能顺利如期完工,因为赵口堤坝的基石太过厚重,士兵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当时还没到桃汛季节,水位太低,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这时日寇已经逼近开封、尉氏了,心急如焚的蒋介石第二天凌晨给商震打去了电话,告诉他:“不要有妇人之仁,此次决口,必须打破一切禁忌,克竟全功。”
蒋委员长都这么说了,商震当然不敢怠慢,他亲自跑到赵口去督战。同时专门从附近的39军中调过来一个团帮忙决堤。
黄河堤坝经历了千百年时光的积淀,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挖开的?而且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只能靠人力,两个团的士兵一直挖到了晚上8点,才总算挖开了一道口子。
当商震擦了擦不存在的冷汗下令引爆炸药后,意外出现了。
因为口子太小,斜面又过于陡峭,堤坝引爆后出现了严重倾塌,士兵们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口子反而全部被堵塞住了。
二次决堤失败了,商震叹了口气,又调来了一个团的生力军,让他们在原缺口东边50米远的地方开一个新的缺口。
与此同时,他还命工兵在挖掘坑道时必须深入到堤坝里面,以加强爆破的威力。
6月6日凌晨,新的缺口成功凿开了,比之前的缺口大了很多,结果等了半天就是不出水。
原来,在开凿之初,黄河主流在南岸,等他们开凿完了,主流已经北移了数十米,再加上缺口外面又有暗沙阻隔,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才没能出水。
不过商震对此并不担心,等用炸药将缺口炸开了,自然就能出水了。
一个小时后,炸药装填完毕,商震再次下令引爆,一阵巨响过后,黄河之水果然哗啦啦地流了出来。
就在欢喜万分的商震打算向蒋介石报喜时,突然间缺口处再次传来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紧接着缺口就塌方了。
虽然商震当即命人进行了数次疏通,但没有一次奏效,赵口第三次决堤失败。
此时,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开封,郑州彻底地暴露在了日寇的面前。
一旦郑州失守、河南全境陷落,武汉、西安势必更加危险,因此当蒋介石知道商震三次决堤三次失败的消息后,气的骂了好几声“娘希匹”,数次发电催促商震。
就在商震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所措时,20集团军参谋长魏汝霖急匆匆地打来电话,说道:“蒋在珍说他有办法让黄河决堤。”
商震对此十分高兴,赶紧让魏汝霖将蒋在珍接到司令部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