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77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977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8年6月11日,国民党中央社电告全国:中日军队连日在黄河岸边展开激战,日军派飞机大炮在黄河南岸大堤猛烈轰炸,致使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淹没了豫、皖、苏三省29万平方公里土地······

中央社向外发布的这一则消息,正是和长沙文夕大火、陪都防空隧道窒息并列为抗战三大惨案之一的花园口决堤事件。

相较于文夕大火和防空隧道窒息,花园口决堤事件在祸及地域之广,人数之多,全世界反响之大等方面,堪称三大惨案之首。

花园口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双方都指责是对方炸毁的花园口,花园口的真相也一直不为国人所知。

直到1975年蒋介石死后,国民党方面才逐渐承认,花园口决堤事件是蒋介石亲自下令执行的。

不过国民党进行了极力辩解,说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

那么,花园口决堤到底害死了多少中国人,又死了多少日军?以至于蒋介石生前从不肯承认是自己酿造的这一起惨案呢?他又为何亲手酿造这一起人祸呢?

前一章从一个侧面己经说了个大概。本章继续叙述。

其实黄河决堤的始作俑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叫法肯豪森的外国人。

炸黄河拖延日军侵略脚步这个提议,在国民党内部可以说是早有预谋。

1935年,蒋介石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在提交给蒋介石的《关于中国抗日战备之两份建议书》中指出:

在军事实力和战斗意志方面,日军远远高于国军,想要阻止日军进犯中原,只有将黄河炸开,拖延敌军的脚步。

他建议蒋介石“将黄河作为最后战线,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不过,这毕竟只是提议,而且当时日寇还没有全面侵华,因此蒋介石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

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后,国民党组织部部长陈果夫向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提出可以决堤阻敌,以水代兵。

面对老朋友的这个提议,蒋介石表现得很犹豫。

虽然当年“围剿”红军时他为达到“石头过火,人要换种”的目的,曾下令:“此经过沿途大小村务须洗烧净尽,勿稍遗留,免贻匪患为要。”

还曾亲自教手下国军将领怎么烧老百姓的房子:“对匪巢只有焚烧,乃能解决,请派飞机设法暂停轰炸,而专用火油在欲烧之区域内,使皮带或分水壶分布火油。如此分划区域,每区约焚二三日,使匪恐慌,不能立足。”

但今时不同往日,一旦国民党明目张胆地将黄河炸决堤,那么受影响的人民群众绝对不是小数目,他蒋介石也必将遗臭万年。

因此,蒋介石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批复“电程(潜)长官核办”,原本后面还有一句“随时可以决口反攻”,但被蒋介石划去了,兹事体大,他不敢直接挑明,而是让程潜“自己看着办”。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向豫东、豫南方向撤退。

日本侵略者不想将战线拉得太长,决定收缩兵力,直扑国民政府中枢所在的武汉。

然而日寇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根本不听来自大本营的命令,自觉已经胜券在握的他,命令第14、16师团以及混成第3、13旅团,加上濑谷支队共计10万人马,全速向西推进,追击溃逃国军。

这天晚上,蒋介石在委员长办公室军用地图前研究战争局势时,收到了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发来的电报,得知位于鲁西的日寇开始向归德方向挺近,意图和华北派遣军会合,进犯平汉路许昌、郑州一带。

许昌、郑州一线是拱卫武汉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河南到武汉将再无阻碍,届时日寇南可进逼武汉,西可威胁洛阳、西安,同时可以窥视西南大后方。

因此,蒋介石当即再次给程潜发去电报,要他全力阻敌西进,确保郑州至许昌一线的安全,要求战区司令部日内拿出具体计划上报。

当时中国军队刚刚打完兰封战役,战斗力还没完全恢复,就算拉壮丁补充进来,未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他们也不可能是日寇精锐部队的对手。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第一战区参谋长晏勋甫给程潜提交了两个方案:

要么将郑州付之一炬,留给日寇一个废墟,以图坚壁清野;要么学关云长水淹七军,直接开掘黄河堤岸,淹死日寇的先头部队,以阻挡敌军主力部队的攻势。

晏勋甫本人更赞成的是第二种方案,因为日寇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机械化部队,以坦克、重炮为主,一旦将黄河决堤,那么日寇的装备在泥沙中必将寸步难行,只能携带轻武器进攻。

和中国军队相比,日军在人数上不占任何优势,只靠轻武器他们不敢发动大型会战。

晏勋甫说完后,程潜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抽烟。过了一会儿,侍从室主任林蔚打来电话询问作战方案,程潜让晏勋甫回话:“以水代兵,在赵口至花园口一线开掘黄河,阻敌西进。”

对于程潜上报的这个方案,蒋介石十分的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