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沉重的代价 (第2/2页)
直到6月6日上午7时,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携参谋熊先煜一同前往赵口视察,才发现“决堤进展不顺并非人力不够,而是计划不当所致“。问题关键在于选址错误。
赵口流沙太多,当时河水流量也不够大,掘口很快被流沙淤积堵住。
蒋在珍随即建议在中牟以西郑县自己防区内另辟一处挖掘。
此请求经商震报请蒋介石批准后,当夜开始实施。
掘口地址最终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由新第8师第2团、第3团以及工兵连负责执行,用圆锹、十字镐、钢钎、箩筐、土箕、木杠等构筑挖战壕的常用工具挖掘。
为赶在日军攻下郑州之前破堤,8日晚11时,商震还特别派参谋处长魏汝霖到掘口现场慰问,并做出悬赏:“如于本夜24时放水,奖法币2000元;如明日午前6时完成,则奖1000元。“
到9日清晨6时还没挖开,便决定改用炸药和平射炮轰炸黄河大堤。
9时,轰炸成功,出现一个宽约4米的决口,流经决口的河水逐渐增多,决口也逐渐被水流冲宽,一个小时后达到10米。
到下午1时左右,水势已“似万马奔腾“,“远望一片汪洋“,且决口还在“因水势之急而溃大“。
截至晚上8时,“掘口处被水冲开,已达40尺,水深丈余,浪高三尺。“
虽然最后放水时间已经超过了商震悬赏的“午前6时“,但商震仍认为新第8师“劳苦功高……当奖2000元“。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暴雨,水量猛增,决口处进一步被冲大。
同时,先前被淤塞的赵口决堤处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
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
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就在花园口破堤的同时,日军攻陷了距郑州30公里的中牟,土肥师团先头部队1500人与日军第16师团3000多人已经开始向郑州进犯。
然而从天而降、一望无际的黄河水,使日军官兵进退维谷、不知所措。
由于西撤部队在撤退的时候还随之破坏或拆除了陇海铁路路轨,12日又炸毁了新郑平汉线铁路大桥,日军的撤退困难重重。
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有的来不及逃脱而被洪水湮没,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还有一部分为中国军队所歼灭,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史料显示,当时被黄河水围困的日军前锋情形相当悲惨:
这是一条因黄河决堤而形成的河,走在我前面的士兵在夜色中过了河。
渡过河之后,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前进。不知哪边是浅滩,但总之必须过河……
士兵们一发现一点食物,就像猫叼着鱼躲到角落里那样,隐藏起来一个人独自享用。
我们到处转来转去找食物,早田里开始还有土豆种,不过,没几天就被吃光了。
把南瓜秧弄来煮着吃,但马上就被各分队抢光了。很快田地里没有一点可吃的东西了。
洪水又切断了我们前后的道路,一连过了好几天,粮食都没有送来。
一一以上是一位日本老兵战后在回忆录中所叙。
一位叫安庆福的老人回忆说,他亲眼看见日军像湿毛狗一样大批大批地逃跑,有几个伤兵不能跑了,就被他们的同伴绑在椅子上,一个个绑得像杀猪一样结实,在麦场上放着。
不一会,他们身上就被浇上汽油,然后点燃木柴往他们身上扔,呼一声,火蹿得老高,几个伤兵在椅子上哇哇大哭大叫,意思是还能为天皇效力。
还看见一些日本兵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也不知道这些被活活烧死的士兵是不是逃兵。
炸毁花园口大堤,虽然成功阻滞了日军西进势头,保护了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但也给这一地区广大的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
花园口掘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只有极少数高级将领和负责挖掘的官兵知道。
因为没有通知下游的老百姓疏散和迁移,仅有附近4个村庄的群众闻讯挖堤后匆匆转移。
当时,连负责挖堤的官兵都能够一眼看出掘堤将给下游群众造成严重危害。
据时任郑(州)中(牟)河防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卢继东老人回忆:
在决堤前,参与掘堤的工兵营营长黄映清来到河堤上的一座关帝庙里,对着红脸长须的关公磕响头,热泪长淌地祷告:
“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
这样一说,情绪悲伤的官兵们“齐刷刷“地全跪在地上,面向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