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06章话说武汉战役的成与败

第1006章话说武汉战役的成与败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会战后宣布,战役期间毙伤日军275000余人,自身伤亡40余万人。

这数字确实有点不靠谱,因为日军总计出动了九个师团、一个加强旅团级支队、特种兵部队和补充兵35万余人,如果按国军公布的战报,那么日军基本就算给全歼了,武汉怎么可能最后沦陷?

而日本人的战报也不着边际,宣称会战中伤亡仅32000余人,其中阵亡不足7000人。

这一下,薛岳头一个在万家岭上冷笑。

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策略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也就是说,这次会战是围绕在武汉外围绵延上千里的战线上展开的,而不进行上海、南京那样的城市保卫战。

从规模上说,双方的参战兵力、作战时间和战线长度,都大大超过了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日军动用了第2、第11两个军的35万兵力,而中国军队投入了两大战区、四个兵团共129个师的庞大兵力,总数应该突破110万人。

所以说,战场参与厮杀的人数接近150万。

关于武汉会战日军的进攻方向,许多军事爱好者一头雾水。

简单点说,日军是分三路呈扇面形围攻武汉的,其中冈村宁次的第11军先是分成两路,后变成了三路。

即沿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的第6师团单独为一路、第11军主力四个师团加一个波田支队沿长江南岸向武汉以西直接攻击前进为一路;攻陷九江后,又分兵绕过鄱阳湖迂回武汉以南的第27师团、101师团、第106师团为一路。

另有日军东迩久宫第2军的第3、第10、第13、第16共四个师团,在长江以北沿平汉铁路线、以及大别山北麓实施突破,进而与大别山南麓的第6师团共同迂回到武汉以北,是为第三路。

要知道,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之地,所以日军得以分路进击完成三面包围。

因此武汉会战是中日两军在上千里的战线上鏖战,进而成为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自然,中国军队两大战区的四个兵团也正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布防。

江北第五战区李品仙第4兵团截击大别山南麓之敌,孙连仲第3兵团阻击平汉线及大别山北麓日军。

江南第九战区张发奎第2兵团沿长江南岸节节抵抗,薛岳第1兵团在鄱阳湖以南、南浔铁路线上遏制日军迂回。

注意此时的“兵团”为超大级建制,下辖数个集团军或者军团,比如张发奎的第2兵团就下辖三个集团军、两个军团共八个军的兵力。

四个兵团中打得最好的当然是薛岳的第1兵团,万家岭战役几乎干掉了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使日军从南方迂回武汉的计划基本趋于破产。

万家岭战役在整体上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期间毙伤日寇万余人(不仅是万家岭)。

另外打得不错的,是大别山北麓孙连仲兵团所属的第27集团军之宋希濂第71军,在富金山顽强死守了一个月,令日寇第2军的第13、第16师团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加上该集团军其他部队的战果,日军死伤亦不低于万人。

德械师最后的精华在富金山损失殆尽,宋希濂主力第36师战后只余800余人,最后不得不放弃阵地。

富金山失守后,日军又在潢川被张自忠第27军团阻击了十天十夜,双方伤亡无算。

然而到江北日军会攻武汉以北的重镇信阳时,以胡宗南第17军团为主力的部队再战20多天,连邱清泉的战车部队都顶上去了。

信阳战场各参战部队仅牺牲者即为13000余人,确实堪称惨烈。

综合薛岳、宋希濂、张自忠和胡宗南的这四次作战,至少让日寇遗尸超过10000具,所以日本人的战报肯定是荒谬的,其宣称整个会战期间战死7000人那就完全是“鬼扯”。

于是薛岳冷笑,宋希濂不服也就有其道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