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铁砂墩的伏击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日军第106师团被薛岳的十几万人马围困在南浔路上的时候,新四军第三支队一部也开进了赣北。
第三支队原在皖南,武汉会战打响后,第三支队奉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开到皖西南和赣北,准备在长江两岸侧击日军。
却说封天宇所在的66军原准备到赣北敌后去打游击。叶肇很不愿意,认为66军并不适宜在赣北游击,他们是纯粹的广东子弟,语言不通,地形不熟。
但钧命难违。于是他在全军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向他们吹风。以期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免得到时候处于被动。
果然,吹风会后,部队为了生存,都或多或少在做打游击的准备。
上官若云的四七七旅是最早一支接受游击战的部队。在封天宇的帮助下。上官若云甚至在部队办起了游击训练班,请了一个叫马向前的新四军营长来给训练班上课。
但是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薛岳把66军拉到了南浔线上,游击训练班终止。
开进赣北的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的一个营,营长就是那个马向前。
那个马向前很是了得一一他原是鄱湖都彭游击大队的大队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一直坚持在赣北进行游击战争。所以他对赣北是非常熟悉的。
武汉会战爆发后,马向前遵照新四军军部和第三支队支队部的命令,率领部队配合国军主力开始对敌作战。
这个时候的赣北,云集着大量的日军部队:第27师团,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甚至还有第9师团、波田支队。
你区区一个营,几百人马,武器落后,怎么打敌人?
但马向前有办法。他亲自带着人侦察。他地形熟悉,就千方百计寻找战机。
随着中日双方在赣北鏖战日剧,九月中旬,马向前终于逮着了一个机会。
日军攻占九江后,冈村宁次把军部就扎在了九江城。日军的第27师团和106师团深入南浔路后,把后勤的运输线暴露出来了。
每隔几天,冈村宁次就要往前线运一次物资。他先用汽艇将物资运至官阳桥①,然后用汽车运往前线。
鄱阳湖本就是马向前的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马向前率领游击大队多次截击国民党部队,屡屡得手。
这次,他就打日军运输艇的主意。
九月的这天,天气还很炎热。尽管鄱阳湖上的风很大,但灼热的阳光直射湖面,湖面上就腾起一片白光。
上午九点来钟,日军的两艘汽艇就鸣着喇叭自北而南,迤逦而来。
日军占领九江后,鄱阳湖即被日军控制。日军的大型军舰开不进湖里,但是这种汽艇却很轻松地开进湖来。
日军欺负我们没有海上作战能力,在内河上耀武扬威。他们以为中国军队奈何不了湖面,押运的士兵并不多。
更为可恨的是,他们押运的士兵甚至连武器也不拿,在甲板上作癫狂状,有的拿照相机拍摄周围的风景。
马向前看到这里,他冷笑一声,骂道:“你个龟儿子,有你哭的一天。”
铁砂墩是湖北到湖南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再往南就是官阳桥。官阳桥自古就是一个码头,约有几百年的历史。
日军将物资运至官阳桥,然后再用汽车运往前线。因此,官阳桥就是日军物资的转运站。
铁砂墩的这一段湖面是鄱阳湖最窄的一段。马向前就选了这一段湖面来打击敌人。
有人担心在湖里动手于我们不利,从官阳桥到日军的前线打伏击,把握性可是要大得多。
然而马向前可不这么看。马向前说:“官阳桥是敌人的物资中转站,有大批敌人守护着它;而从官阳桥到日军前线,敌人戒备都很严。一旦惊动了敌人,敌人就会快速增援。”
他进一步分析说:“铁砂墩就不一样。铁砂墩的湖面窄,我们可以利用陆地打湖面的敌人。再者,在这个地方打伏击,还可以出其不意!因为日军认为我们在湖面上不敢动它。”
大家被马向前的分析所折服。但还是有人提出异议。
“营长,万一我们封不住敌人,敌人跑了怎么办?”
“对!这问题提得好。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困住敌人,不能让敌人跑掉。”马向前说。
“困住敌人?……”大家就开动脑筋。
结果,就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在湖里设置障碍,挂鱼网、沉破船,打竖桩等等。
而这几种办法,最轻便和最有效的就是挂鱼网,因为鱼网一旦卷进汽艇的螺旋桨里,汽艇就会瘫痪!
马向前打探到,日军的汽艇会出现,提前就把鱼网挂到了湖里,又在两边湖岸上埋伏上枪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