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陇东的反顽和反磨擦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提起反顽和反“磨擦”,华卓然可谓记忆犹新。他在留守兵团的日子里,曾经经历过陇东的反顽和反“磨擦”斗争。
就是他到太行山以及冀鲁豫之后,也对陇东地区的顽固派不断挑起的“磨擦”也时有耳闻。
这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所然。因为这些人或者说是这些势力,与人民革命是格格不入的!
抗战初期,陇东分区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①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处在边区反顽和反“磨擦”斗争的第一线。
陇东人民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顾全抗日大局,坚持支持抗战。
八路军留守部队与我地方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顽军开展了有利有节的斗争,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
反“磨擦”斗争的胜利,保卫了党中央,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维护了抗战团结,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经过谈判,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总后方、八路军的总后方和抗日进步力量的中心。
陇东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处在陕甘宁边区的咽喉位置,军事、政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制造反共事件和磨擦事件,陇东人民一边支援前线抗日,一边巩固边区人民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有理有节的反顽和反“磨擦”斗争,为全面抗战和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陇东东接延安、洛川,西连固原、平凉,南近长武、灵台,北靠定边、环县,连接内蒙、宁夏、甘肃和陕西四省,是党中央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西南大门。
按照1937年7月国共两党谈判商定的结果,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呈文要求国民政府将陕、甘、宁三省的23个县划归边区管辖。
但国民政府未明确划定边区的辖区边界,当时在陇东地区造成国共两党政府共同执政的犬牙交错的局面,县、乡两种政权重叠。
庆阳、合水、华池、镇原、宁县、正宁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权和国民党领导的政权同时存在,这就为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事件提供了地理上的方便。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中央军委成立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
后方总留守处主任为肖劲光,东线地区留守处主任为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西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舟。
调防西线驻防陇东部队主要有385旅、770团,警备2团、警备7团。
不久调防陇东的部队从陕北到达正宁,在正宁稍做休整后,770团一连驻防正宁县;二、三、四连由卜万科、陈生续率领驻防宁县。
三营由张德发、江洪海率领驻防镇原。770团团部和二营驻防驿马关。(原计划团部驻防西峰,但西峰被国民党关麟征165师抢占驻防)
1937年12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工作会议,留守部队团以上干部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整编后方留守部队,原“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后方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卓然任副司令员,曹里怀任参谋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
下设部队建制有1—7团,718团,9团,770团,骑兵团,特务团。这次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博古、陈云、叶剑英、林伯渠、高自立等参加了会议。
毛主席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要求留守部队认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把留守看成同在前线抗日救国一样重要,保持红军时期的光荣战斗传统,使整个留守兵团能尽快走上正规化建设道路。
毛主席在会上提出留守部队的建军方针是:“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积蓄与培养干部”,提出的具体战斗任务是:“保卫河防!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尖锐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