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白衣天使 (第2/2页)
积极的宣传教育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黑热病的防治方面更为突出。
师卫生部组织人员编写防治黑热病的科普材料,连续开办了几期训练班,由师卫生部医务主任章央芬、化验室主任李启宇以及医院的医生讲授黑热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并直接参与临床治疗工作。
学员经过学习,基本掌握了黑热病的防治技术,积极开展了预防工作。
到1945年底,治癒军队和地方黑热病患者近千名,培养了一批防治黑热病的骨干,为扑灭黑热病在部队和苏北地区的流行作出了贡献。
这里再介绍一座不公开的新四军医院一一庄黄医院。
老旧的外墙上,“庄黄医院”四个大字的石灰已经剥落,门口矮小的灌木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
一扇对开的铁门,锁住了院子里的房舍,也封存了属于这个院子的历史。龙山镇退休干部黄岳大带领记者来到庄黄医院外时,乍一眼望去,这不过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旧院落。
当铁门被“吱呀——”一声推开时,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一个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仿佛在眼前活了起来……
这里,曾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医院。
1934年,旅沪商人黄裕明遵其父母遗愿,在龙山镇甸山乡(如今的东渡村)庄黄购地4.75余亩,造屋24间,当地的一些贾商士绅出资购置、捐赠医疗器械,聘任俞士英先生为院长,创办起了济众医院。因为地处庄黄,人们一直称其为庄黄医院。
医院坐北朝南,有前进七开间、中进七开间及后进三开间,以及中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其中前进、中进与厢房连成“口”字形。
院中的门窗,多有圆形拱门,有浓郁的民国西洋式建筑风格。黄岳大一一指出:“这里是药房,这里是病房,这里是手术室……”
当时,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还有手术室和药房,置有腹部手术器械、显微镜、助产器等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设备。
全院共有20张床位,6名医护人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济众医院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医院,在三北地区乃至整个宁波都享有盛名。
好的医院,除了有优良的医疗设备,更离不开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
庄黄医院的首任院长俞士英毕业于宁波光华医学院,曾在附属光华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又在山东齐鲁医科大学和北平协和医院进修。
他精通内外科,熟悉产科,对贫富病人一视同仁,尤其对贫病者免费施诊舍药,竭力抢救垂危病人。
“庄黄医院还向三五支队输送了2名护士。”黄岳大话语之间透露出一股骄傲。
这里,曾经救治过40余位新四军战士。
“这里埋着王桂生先烈的右臂。”黄岳大把记者带到了医院北部的一块空地上,那里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王桂生先烈右臂埋葬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税务局局长王桂生,曾在1942年6月的石柱寺战斗中身负重伤,送到庄黄医院救治,由俞院长主持手术。
手术中锯下的手臂,被埋在了医院里的空地中。在王桂生的回忆中,“俞医师爱国抗日、医术高明,真使我忘不了。我成了独臂后,生活不能自理,护士护理得十分周到,在住院期间,我感到温暖如春。”
庄黄医院救治过的战士,不只有王桂生一人。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俞院长爱国抗日,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医务人员在服务普通伤病员的情况下,又竭尽全力为抗日战士包扎伤口、截肢、钳取弹片,治疗患疟疾、疥疮的同志。
凡是地下党、三五支队送去的伤病员,都在庄黄医院得到了精心的治疗。
1941年6月,镇北、慈北筹建抗日武装失败,共产党员李平、沈一飞、邱焕高等人被处以枪决,李平和沈一飞壮烈牺牲,邱焕高受了重伤。在地下党人的帮助下,邱焕高被送到庄黄村隐蔽,由俞院长每天为他清理伤口,原本化脓的伤口很快得到了控制。
发生在庄黄医院的故事还有很多,据统计,庄黄医院前后救治过新四军战士40余人,这里实际上成了我军不公开的后方医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安徽的新四军旧址有两处。
1、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坐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
2、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军部机关设在岩寺金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