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59章一首歌谣

第1059章一首歌谣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说皖南来道皖南,皖南本是好地方。

自从鬼子杀来了,大好河山变战场。

当年京沪大撤退,兵荒马乱苦难当。

大人老爷往后逃,百姓慌张心惶惶。

后来来了新四军,军民合作一条心。

泾南铜繁布阵地,堵住鬼子才安宁。

五次繁昌保卫战,濯坑追到泾县城,

何家湾来父子岭,杀得鬼子心胆惊。

长期抗战莫灰心,最后胜利属我们。

谁说抗战没办法,办法要学新四军。

第一抗战要坚决,军民杀敌要牺牲。

泾县之战叶军长,身先士卒不顾身。

……

这是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奉命北撤离开泾县云岭时,《抗敌报》发表的一首歌谣,题目就叫《新四军告别皖南民众歌》。

歌谣采取凤阳花鼓的曲调,真实地唱出了新四军进军皖南的历史背景和军部驻皖南三年期间率部奋勇抗日的历史,表达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这首歌谣今天读来更是一篇澄清迷雾、纠正历史虚无主义和别有用心者污蔑新四军在皖南“不打日军”之谣言的珍贵历史资料。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出通电,要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实现全民族抗战。各地红军和游击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民族大义出发,停止“打土豪、分田地”,迅速下山集中改编整训,待命出征。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北伐名将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

2月上旬,新四军军部命令江南各部队到皖南歙县岩寺集结整编。

全军分为4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2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3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全军共1万余人,有各种枪械6200余支(挺)。

1938年2月,新四军各支队开始向皖南、皖中集中。3月至4月间,第1、第2和第3支队分别到达皖南岩寺。

4月4日新四军军部进抵岩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分散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胜利完成了下山、开进、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任务。

这对于迅速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开展华中敌后抗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抗战八年,新四军从成立之初的1万多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候31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5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新四军及其皖南游击队在皖南坚如磐石般的抗战,贯穿八年全面抗战始终,在敌伪顽三方强大压力的夹缝中,依靠人民,建立起皖南沿江(属皖江抗日根据地)、宣北和郎广抗日根据地(属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南抗战是整个华中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新四军在皖南的抗战史实,除叶挺军长指挥军部直属部队进行的“泾县保卫战”,粉碎日军对皖南两次“扫荡”外,主要有粟裕率领2支队在宣城北乡狸桥、水阳地区的抗战,谭震林率领3支队在泾(县)南(陵)铜(陵)繁(昌)地区的抗战,江渭清、王必成率领新四军第6师16旅在郎(溪)广(德)地区的抗战,黄耀南率领的7师皖南支队于皖南事变后在沿江地区的抗战。

新四军前赴后继,8年抗战在皖南历经无数次战斗。

仅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简史》记载,至1939年底,新四军进入皖南抗日前线1年多时间,就与日军作战200余次。

另据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徐则浩主编)记载,1939年8—11月,在4个月中,新四军第1、第2支队共打破敌人围攻、“扫荡”32次,进攻日伪据点10余次,解放了敌人统治中心京沪杭附近的一些农村,建立起许多小块游击基地,初步巩固了毗邻皖南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抗战期间,发生在皖南的著名战斗,先后有青弋江防守战、白沙李伏击战、夜袭裘公渡,奔袭官陡门、繁昌保卫战、皖南反“扫荡”(泾县保卫战)、杭村大捷和狸桥更楼巷攻坚战等。

限于篇幅,本章仅对其中的奔袭官陡门、泾县保卫战和杭村大捷作一简介。

首先是奇袭官陡门:

1938年6月,新四军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部开进宣城北乡金宝圩一带,旗开得胜,很快就取得了裘公渡夜袭,俘虏伪军40余人,白沙李伏击,消灭日军31人的战绩。

接着,又指挥部队于1939年1月奇袭芜湖官陡门,仅用8分钟,活捉伪军57人,经此一战,新四军在苏皖边界名声大震。

1939年春,新四军第1、第2支队的重点是以积极行动袭扰和打击日军护路和修筑据点部队,阻止公路据点计划施行。

这时期,日军采取攻守并用的姿态在江南地区建立星罗棋布的据点,密布梅花阵,企图聚歼新四军或逼迫新四军退出京镇地区。

位于芜湖市东北部5公里处的官陡门是日军的一处重要据点,它靠近飞机场和铁路,地形险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日军侵占芜湖后,即将大本营设在飞机场,在官陡门建立据点,驻有伪军200多人,挖有壕沟,架设了铁丝网,周围据点还有1000多名日军。

而此处距粟裕的2支队司令部狸桥驻地只有100余华里。经过侦察和充分准备,粟裕决定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官陡门。

1939年1月18日,粟裕率领3团主力冒着大雪严寒,从宣城狸桥出发,沿丹阳湖东岸北进。

为保守秘密,部队夜行晓宿,从丹阳湖东岸转到西岸,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沿河西进,在敌人密如蛛网的据点中悄悄地迂回穿插,最后悄无声息地逼近官陡门日伪军据点,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21日凌晨4时左右,西岸部队率先发起突然攻击,东岸部队随及开火,两路夹攻,打得睡梦中的敌人手足无措,旋即攻占敌人司令部,摧毁了敌人据点。

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仅用了8分钟,连同打扫战场在内只有20多分钟,击毙大量守军,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1人在芜湖未归,侥幸逃脱。

此役,新四军缴获步枪70多支,机枪4挺,还有其他军需品。

官陡门之战是新四军进入敌后的一次出奇制胜、速战速决的典型战例。

粟裕战后高兴地赋诗称赞道:“新四军胆气豪,不畏艰苦与疲劳。七十里之遥,雪夜奔袭芜湖郊,敌军无处逃。”

当地老百姓还编了一首《四老板是天神》的歌谣:“四老板,是天神,一飞飞到官陡门,这边唱着凯歌去,那边急煞小日本。四老板,是天神,一飞飞到官陡门。百姓心里暗自喜,都夸老四是神兵。”

官陡门奇袭的胜利,摇撼了驻芜日军的心脏,坚定了江南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是泾县保卫战:

泾县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在叶挺军长率领下对日军的一次著名战斗,或称“第二次皖南反扫荡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