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59章一首歌谣

第1059章一首歌谣 (第2/2页)

1940年9、10月间,日军集中第15师团、17师团以及116师团各一部,另加伪军,共计约1万多人的兵力,步骑炮空各兵种联合,大举“扫荡”皖南。

其中一股5000余日军在飞机支持下,向云岭新四军军部扑来,企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新四军领导机关。

面对日军压境,新四军首长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紧急召开会议,制定作战方案,作出周密部署,以3支队一部在南陵至青阳公路沿路阻击、袭扰、疲惫敌人,挫其锐气。

以主力第1、第3团进至云岭东北的三里店、汀潭一线,占领有利地形抢修工事,伺机反击。

军部军事会议一结束,叶挺急调6团3营赶赴云岭参加会战,他亲自率军部直属连队和教导总队一部,赴三里店增援老1团。

10月7日,一部分日军从南陵分界山与泾县之间一带隙地经三里店,翻濯坑李家岗进攻汀潭,遭到新四军猛烈阻击,死伤二三十人,被迫撤退。

稍后,日军再次集中兵力向许村桥南几个山头的新四军阵地猛烈攻击,日军以为找到新四军主力,想一举歼灭。

新四军在叶挺指挥下,悄悄地向汀潭东山转移。

7日傍晚,日军用飞机狂轰滥炸汀潭。新四军主动后撤,让开一条道路让日军占了汀潭。

日军曾几次想进攻云岭,但发现云岭四周都有新四军重兵把守,而日军部队这时已经伤亡惨重,加之又冷又饿,士气低落,见天色已晚,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便在三里店和汀潭两地之间的一个洼地里宿营,想等到天明在飞机的助战下,继续向云岭进攻。

8日凌晨,叶挺指挥从中村和茂林赶来的后续部队,主动出击攻打汀潭的日军。由于受到新四军顽强打击,日军放弃攻击云岭的打算,把攻击目标改为占领泾县县城。

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分三路向大岭、小岭突围,又遭到新四军伏击,日军连夜越过双岭坑,继续向枫坑方向逃窜。

在飞机轮番助战与掩护下,日军一面纵火焚烧枫坑集镇民居,一面强渡青弋江河。

是日上午,日军先后到达井堪王、岩潭洲、沙河里等村落。后又兵分两路:一路由马骡子岗,经上东山、五里岗、向官塘推进;一路沿上访渡口,经张家竹园,过赏溪桥直扑县城。

当时驻泾县的安徽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泾县政府等机关已经撤离县城,城内居民大部分已转移。

日军入城后放火焚烧县政府与东街、南街商店铺面及王姓大宗祠、左姓八甲宗祠等200多间房屋,奸淫妇女、抢掠财物。

得到日军窜犯泾县县城的情报后,叶挺军长果断决定,率指挥所和预备队迅速向泾县开进,追击东逃之敌。

叶挺率部队到达青弋江边象山一带,隐蔽在竹林间,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机,立即发起攻击。

日军于下午三时许出北门撤逃。当时驻宁国县国民党军40师、108师、驻太平县新7师、驻青阳县144师,驻南陵县城郊52师某团奉调驰援。

援军于8日夜先后进入泾县,分别在白塔寺山、高岭、岩寺山、马鞍山、西峰山、狮子山、白虎山等地布防伏击。

叶挺军长在郑家祠堂设前线指挥所,亲自指挥在敌后追击,形成包围圈。

9日拂晓,日军越过箬帽山、桐山冲,窜至桑坑,埋伏于天官山的52师某团又冲锋下山袭击,日军除少数溃逃外,其余悉被歼灭。

而夜宿画眉岭、官塘口之日军与夜宿幕山日军会合后,沿泾宣公路东窜,又遭据守西峰山52师某团猛烈进攻,守军工事坚固,英勇奋战,日军无法前进,而退转罗家冲。

此时日军前遭堵截,后有新四军、新7师追击,便一面顽抗,一面退至琴溪向赤滩方向溃逃,强渡弋江河。

沿途又遭108师、40师狙击,日军数次强登白塔山,均被击溃,受到重创,处于进退不得,行将覆没之势。

日军遂由芜湖方向出动飞机三架,飞临琴溪一带阵地轰炸扫射,企图援救被困日军脱围。日暮日机返去,日军退回琴溪,连夜焚尸。

10日,日军出动36架飞机飞临阵地,轮番低空扫射轰炸,掩护日军由赤滩新店渡青弋江逃窜而去。

此次战斗历时七天,大小战斗共十几次。新四军以少胜多,不仅收复了县城,保卫了新四军军部,而且消灭了近三千余名日伪军,同时力克南陵县城。

蒋介石得到叶挺向他呈报的战绩,再次嘉奖:“欣闻该军抗击敌寇,光复泾县,战绩卓著,殊堪嘉尚……”

另据1945年出版的《安徽概览》称:“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十日,犯南陵、泾县等地敌(日寇)总崩溃,我共歼敌七千余。”

再次是杭村大捷:

这是新四军16旅在创建郎广抗日根据地过程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1944年3月29日,驻广德县城的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百余人会同伪军300多人,用几匹洋马拖着一门日式九二步兵炮,“扫荡”后回据点。

下午一点临近杭村(新杭),被新四军16旅48团侦察得知。王必成旅长指挥16旅第48团迅速出发,截断敌人的退路。刘别生团长亲自指挥第1营抢占杭村东南的牛头山高地,从侧翼打击敌人。

王必成旅长亲临第3营阵地前线,日伪军一进入我方阵地,随着王旅长一声令下,第一发炮弹就在敌人九二步兵炮附近爆炸了,有的马被打死,受惊的马狂蹦乱跳。

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我1营和3营分别从两面山岗的松树林里冲杀出来。3营教导员郑大芳冲锋在前,率第7连沿山沟从正面向敌人冲击。

我方密集的火力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七零八落,不知所措,全被压到公路以西的麦田里,敌人的九二步兵炮早已陷在路旁的水沟里。

3营教导员郑大芳带领一个排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惊恐万状的敌军弃枪乱窜,仓皇逃命。

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人70余人,缴获九二步兵炮和战马以及大量枪枝弹药,取得杭村大捷。

这次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增强了新四军的声威,鼓舞了郎溪、广德人民的斗志。

该战斗所缴获的九二步兵炮是平射炮,是打敌人炮楼、碉堡的最好武器。杭村战斗后,围绕着对这门九二步兵炮的护炮和抢炮,16旅和敌人都很费周折。

开始缴获这门炮的16旅48团将该炮拆成几部分,随部队行动,因携带不便,就将炮架、炮轮、炮后座等部件拆开,分散埋藏,作好标记,仅带着炮身和炮弹行动。

日军南浦旅团长对丢失大炮感到大失脸面,连续多日出动1000多人的日军,连同伪军、汉奸,在广德杭村一带进行报复“扫荡”,妄图找回这门炮。

由于广德人民帮助新四军保守秘密,誓死护炮,日军折腾20多天也未见炮的踪影,只得将丢炮的小林中队长枪毙了事。

可这门日军新式大炮在16旅后来的攻坚战斗大显威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作为重要历史文物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成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见证。

新四军在皖南(宣城)对日军的战斗,主要运用伏击、突击、奔袭和夜袭等战术手段,规模虽然比较小,但积小胜为大胜,意义重大。

新四军正是通过游击战积蓄力量、发展队伍,为从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攻坚战准备了条件。

同时,这也是敌我力量悬殊巨大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

新四军组建时只有1万余人,集结皖南的新四军三个支队总人数不过六千余人,且武器装备低劣,许多战士只能手持梭镖、大刀作战。

而华中的日军却有16个师团26万余人,拥有大炮、坦克、飞机、汽车等现代化武器。

其用来对付新四军的约有9个半师团,占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兵力的59%。

另外,华中尚有伪军23万余人,主要对付新四军。新四军只有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才能以少胜多,以弱制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