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89章轶事

第1089章轶事 (第2/2页)

1929年冬,陈济棠捐出巨款,在防城的文武岭(今防城中学校园内)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定名为“谦受图书馆”。

该馆于1931年9月建成。正值陈济棠总揽广东军政大权,势力强盛上涨时期。国民党元老汪精卫、谭延闿以及一大批国民党政要、名人都给这座图书馆捐赠图书,陈济棠也四处托人从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购进了大批图书藏于馆内。

到20世纪30年代末,谦受图书馆的藏书量达10万册。并拥有了一批如《万有文库》、《四库全书》之类的珍贵典籍。

1930年,陈济棠、陈维周又发起兴办高中,并带头捐资。陈济棠亲自审核筹建方案,其兄陈维周多次到防城中学勘察选址。

1931年8月1日举行校舍奠基典礼,1934年3月新建的高中校舍落成。同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一个班,后来还设有两个师范班。

陈济棠把爱妻的家篆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为茂名办了几件实事:

陈济棠主粤后,即在广州建立西南航空公司,辟有沪粤等五条航线,开创了广东民航事业。

1930年,电令茂名县政府在城南石仔岭兴建飞机场。是年5月21日破土,同年6月28日峻工。机场面积288769平方米,耗资毫银5259.92元。

建成后民航军用均可。民航则设茂名(今高州)——广州航线。十日一班,曾试航数月,每张客票收毫银30元。

抗日战争后期,盟军飞机曾在此空投军用物资及降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机场由空军某部委托地方代管。

1958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决定,保留原茂名飞机作为空军的后备机场,直属空军某部管辖。后又委托县林业局代管。

1985年12月,经广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批准,省林业厅拔款,省民航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施工,由高州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力重修飞机跑道及配套建筑物,作为高州、信宜、阳春等在飞播造林及森林除虫使用,并为农业提供各种服务。

此机场规模虽不大,但当年在县级建机场实属罕见。

鉴江桥是陈济棠在广东施政计划中的定点项目之一,指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饬省建设厅拨款,发交西江广云段罗信路工程专员刘庆勋承头兴建。

1935年2月26日正式动工,翌年2月25日竣工。

此桥是鉴江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泥永久桥,该桥横跨高州城西门街口与西岸村头的鉴江河面,全长152.5米,宽7.93米。采用桩承台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分七跨,总计耗资118,247.20元。

大桥建成后,茂信(宜)、茂宝(墟)、茂壶(洞)各路均由此桥行车过人。此桥曾被日机轰炸过一次,洪水摧垮两节,后经修复,今仍为交通要道。

1934年1月,陈济棠与广东的国民党政要胡汉民、林云陔、黄麟书、林翼中等,为了纪念孙中山(别号德明)先生,于香港创办德明中学。

1940年又在茂名县城南车仔岭创办德明分校。

1941年香港沦陷,陈、莫偕家人脱险回到高州,蛰居储良杏花村。

时江茂森也由港归里,于是共谋把香港德明本校亦迁并于分校。当时除向学生收缴学费谷之外,每年由县政府补助10000元作为办学经费。

1949年以前,该校在校生有高初中共18班,750多人。校内设备亦比较完善,有供全校照明用的发电机,亦有游泳池。解放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接办,改为高州一中,校舍逐步更新,扩建,各种教学设置日趋完备。

1941年冬,陈济棠香港脱险,回到茂名,全家定居杏花村,目睹乡间缺医少药,便着手在分界墟筹建广南医院,得到各界支持。

该院于1942年秋破土动工,次年春竣工,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设门诊部、留医部。医疗设备有X光机一台,较精密的显微镜一架、大容量电冰箱一个,救护车一辆,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各种医疗器械一批。

开办初期,陈济棠派出自己两名私人医生(上海同济医大毕业)、八名护士为骨干,另加聘七八名医务人员,共同做好医疗工作。

开办的头三年,实行为贫苦民众免费服务。三年后仍不收诊金,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小伤小病的求医者都给予开“赠单”,免收药费。无论医疗技术或是服务态度,都获得群众好评。

为了保证医院的费用,当时除了分界墟的猪行、牛行、烟行、盐行的市场租金划归医院作为办院经费外,陈济棠夫妇还拨出400石租田作为办院基金。

1947年,陈济棠任两广宣慰使期间,又在茂名县城西关街筹建广南医院。由广东省第七区督察专员林时清为筹委会主任,茂名县长缪任仁,县参议长江友松为副主任,梁金铎等10余人为委员。

陈利用其特殊身份,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救济物资中拨来大批建筑材料、医疗器械和药品,作为开办之用。

该院于1949年秋建成。占地10多亩,建设面积约1330平方米。其主楼为一幢二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解放后,建于分界、高城的两所广南医院都有新的发展。分界广南医院建筑面积已扩大到近万平方米,现有医务人员近百人。

说到陈济棠,总要说到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

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人称莫五姑。在18世纪末年,出生于高州分界储良山村。

1915年,陈济棠任连长的时候,奉令进驻在阳江、电白一带。一日,在电白潭板遇一女子,因家境清贫,难以糊口,寄居电白外祖母家

适逢灾年,一老一少,饥寒交迫,受尽折磨,欲自寻短见。得陈济棠相救,带回军营,赠衣相食,多般抚慰。

莫秀英温恭尔雅,聪明俊俏,陈济棠很是喜欢,后经同事再三相劝,遂于军中设宴,娶了莫秀英为妻。

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陈济棠偕莫秀英随军转战粤海,常打胜仗,青云直上:

1916年,升营长;1922年连升团长、旅长;1926年升师长;1928年升第四军军长,兼广东西区绥靖委员;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翌年兼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南绥靖处处长。

至是,广东之军政大权,统由陈济棠所执掌,人称“南天王”。

莫五姑在陈济堂主政广东时,立劝丈夫积德行善,在广东做下很多好事善事,如湛江的“秀英码头”,乃是一项令湛江人至今还称颂的善举。

莫秀英聪颖机灵,深谋远虑,陈济棠得此贤内助,得心应手。1947年莫秀英病逝,陈济棠泣血写下《悼内》诗十一首。

“灵前家庙炷心香,夜夜经声达上苍;丧我贤良伤肺腑,每逢虞祭泪成行。”

“今生最惨丧贤良,夜半孤灯写悼亡;半世救人难自救,可怜儿女梦哭娘。”

陈济棠共有18个子女,莫五姑为他生下7男4女:陈树恒、陈树沧、陈树中、陈树家、陈树柏、陈树润、陈树杰、陈佩馨、陈宝馨、陈兰馨、陈寅馨。

其第十子——陈树柏,是美国圣克拉拉大学教授,1980年他携夫人回国探亲。邓小平亲切接见了他。

陈树柏1929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受家庭尚武的熏陶,他进入黄埔军校,是第22期学生。

1950年他随军到台湾,退伍后,娶香港工业家千金林若星为妻,双双赴美求学深造。

由于军人背景,陈树柏在美国首先考进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电机工程学,以后才又进入伊利诺艾大学,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