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03章主力中的主力

第1103章主力中的主力 (第2/2页)

115师的前身,前面介绍过,是红军第一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后1、3军团合编)、红十五军团及陕北红军一部。

所以说,115师即便化整为零,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聂荣臻所率领的部队,后来成功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为此后的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由罗荣桓带领山东的队伍实力也十分强大,不仅山东,还加强了山东与中原的联系,并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抗战结束时,山东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已经发展成为50余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决策有多英明。

解放战争来临,林彪作为统帅被派往东北,此时原本就是115师的黄克诚从华北率部赶往东北与林彪汇合,驻扎山东的罗荣桓也很快赶往东北,115师最终在东北会合。

解放战争最终的号角吹响,平津战役,华北野战军与东北野战军胜利会师。原115师的三大巨头重新聚在了一起。

由此可见,115师无论是分还是合,其实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这支部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少不了所有人的坚定信念,对胜利的信念,对国家的信念,对自己的信念;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15师的3次被拆分,其原因都是由它自身因素造成的。

一、他们有分兵的基础: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帅才。不仅是他们,陈光、黄克诚、陈士榘等,都是一等一的将才。稍低一些的军官,个个都是掌军、打仗的高手。

二、部队的成份单纯,士气高昂。115师的官兵绝大多数为中央红军,受毛主席的教导最多。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他们战斗意志坚毅。

看完115师的3次分兵,各位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3次拆分115师,而120师、129师却没有被拆分?

当然,120师、129师也都曾分兵过,但像115师这么大规模的分兵却没有。

之所以3次拆分115师,主要是由于它的战斗力强,大部分干部战士都经过了2万5千里长征。一路上披坚执锐、斩关夺隘,打过的大仗、恶仗是任何部队都没经历过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15师几乎每个战士都能带领1个班、1个排,团、营长能直接指挥军、师。

正因为有这样的干部、战士,所以毛主席才敢让他们分兵活动。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分兵后的115师在华北、华中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疯长”。

而115师后来发展到拥有百万人马的大军,成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中流砥柱。

说到115师,必须说一下山东。可以这么说,由115师发展而成的第四野战军的百万大军,于罗荣桓等人在山东的贡献分不开。

从古至今,山东都是一个英雄省份,无数传奇故事与人物都出自于山东。

在近代历史的竹简上,山东在军队建设以及军功上都有着亮眼的成就。这其中除了将士们骁勇善战,还要归功于领导者们的付出与努力。

从抗日战争开始,直至解放战争,山东根据地一直是我军的战略要点。

山东军事强大,除了有20余万正规军,同时还有发展的200余万民兵将士。

从这里不难看出来,山东在战争时期起到了强大作用,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更是改变历史的分水岭。

但其实,山东根据地并不是“出道即巅峰”。

在抗日战争早期,山东根据地的建设与领导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导致综合实力不强。

在当时,山东根据地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山东纵队,另一部分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15师。

由于两方部队配合以及磨合不够,从而在战场上,致使行动难以统一。

在山东根据地建设伊始,徐向前是其最高领导指挥者。徐向前在任期间,军中将士们都十分佩服他。

这是因为徐向前不仅在我党资历深厚,在军中更是无数将士们心中的“战神”,拥有众多傲人的战绩。

也正是因为将士们对徐向前的这一份信服,让山东纵队在其带领下,打出了不少的漂亮仗。

在那段时期里,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局势很不错。但直到1940年,徐向前去往延安后,山东根据地的管理与领导就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徐向前因为前往延安的途中,中腿不慎骨折,于是在延安休养了近半年。

因为耽误了太多时间,徐向前之后便留在延安工作,山东根据地的工作被罗荣桓接任。

罗荣桓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在军事上的功绩不如徐向前那般辉煌。

因此,当时的罗荣桓在军中的威望远不如徐向前,导致部队将士们难以认同罗荣桓的领导。

不仅如此,罗荣桓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对手,那就是朱瑞将军。徐向前离开山东后,担任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同时管辖着山东根据地的两大部队。

因此在理论上,时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115师代师长的陈光,以及山东纵队政委的黎玉,都应该服从朱瑞的领导指挥。

但四人的相处并不融洽,特别是朱瑞和罗荣桓,两人因为工作问题产生过十分严重的分歧。

在当时,罗荣桓不擅长指挥打仗,而陈光代师长的身份又难以让将士们完全信服,所以在徐向前离开之后,山东军队的战绩并不如意。

在那个紧张的时期,朱瑞对于115师的意见很大。因为115师是正规军,但整体实力不如兵力庞大的山东纵队,所以朱瑞经常点名批评115师。

在那段时间里,罗荣桓和朱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山东党政军内的巨大问题也逐渐表露出来。

于是,为了顾全大局,作为下级的罗荣桓向中央军委申请辞去山东职务,返回延安学习。

不仅如此,陈光以及黎玉,都表达了自己对朱瑞领导的意见。

毛主席在意识到山东管理内部出了问题之后,他立即派人前往山东调查情况。

后来,调查人员得到的结果是:问题主要出在朱瑞身上。因此,毛主席没有同意罗荣桓的请求。

但又不能将问题放大,于是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中央军委决定以参加中共七大的名义,让朱瑞回到延安。朱瑞在离开山东后,罗荣桓就能放开手脚去统一山东的党政军事务。

自那之后,罗荣桓成为山东纵队以及115师的最高领导指挥者。而朱瑞在与毛主席深入谈话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中十分愧疚。

其实朱瑞也是一心想要巩固山东根据地,只是与下级的关系没有协调好,这才让矛盾在山东党政军内滋生。

在之后的岁月里,毛主席考虑到朱瑞喜欢研究武器装备,于是他让朱瑞担任炮兵学校校长。在炮兵建设中,朱瑞得到了一个表现才华的机会,在此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罗荣桓也放心大胆地管理建设山东根据地,两方达到了一个平衡。

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的罗荣桓,再次遇到了朱瑞。当时,朱瑞受令建设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时隔多年,两人的矛盾冲突早已被岁月抹去,之后两人更是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但令人遗憾的是,朱瑞在1948年壮烈牺牲,噩耗传来,罗荣桓悲痛不已。

朱瑞和罗荣桓是我国两位出色的将帅,两人虽然曾经有过矛盾,但都是一心为公的好将军,令人尊敬!与此同时,毛主席的大智慧,也令人敬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