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八路军中赵子龙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新中国的建立史也是一部中国军队的斗争史,我们的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最终才建立了一个完全属于人民的国度。
人民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样也成长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因为战斗力不凡,我们才能够一次次化解民族和国家的危机。
在这些战争中,抗日战争对于我们的国家有着巨大的意义,毕竟当时的我们面临的是亡国灭种的危机。
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我党的军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路军的主力分为三个师,这三个师都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你知道其中最能打的是哪个师吗?
这个师不光在抗战时期强大,解放战争中还发展出了三大主力部队。
八路军的主力是115师、120师和129师,其中129师最初的人数是最少的,但是战斗力却最强。
129师的师长是被称为中国“军神”的刘伯承,副师长是徐向前,还有一位著名的386旅旅长陈赓。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经历了阳明堡战斗、邯郸战役、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役,为保卫中原,消灭日伪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可不谓是一支最能打的“雄师”。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逐渐庞大起来的129师也经历了整编。在这个时候,这支军队已经可以发展出多支不同的部队,而其中有三支更是解放军的主力。
第一支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这支部队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突破黄河天险,也开启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行动。
129师第二支划分出来的部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也就是“陈赓兵团”,受到军委的直接指挥,是我党的一支“奇兵”,战斗力惊人,在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129师第三支划分出来的部队是晋冀鲁豫军区留守部队,这支部队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主力,也就是后来的第18兵团,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29师的各级指挥员中,最终出了两位元帅、三位大将、十八位上将,这些都是新中国建立的骨干指挥员,129师的强大可见一斑。
我们在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也不能够忘记曾经的这些革命志士的牺牲与奉献,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创造者和奠基者,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中,这一支部队,可谓是所向披靡、威名远扬,它被誉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它就是刘伯承所率领的129师。
129师虽然在创建初期只有9000人,但经过发展后也迅速壮大,一跃成为近30万人的王牌之师,凭借着落后的装备,在战场上歼灭日军数以几十万计。
八年抗战期间,129师就总共歼敌42万余人,成为日军永远的噩梦,那么129师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有哪些辉煌的战绩呢?
129师的前身还要追溯到红军第4方面军。
1937年,为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国共进行了合作,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及八路军。
八路军麾下有3个主力师,129师便是其中之一,其师长由人尽皆知的刘伯承担任。
建师初期,129师此时正处于兵力严重不足的窘境,仅有1.3万人左右,下辖除了386、385两个主力作战旅之外,就只有1个教导团,以及人数不多的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以及特务营等。
然而在编队不久后,八路军为了保护陕甘宁总部,又成立了后方留守处,旗下3个主力师都分别留下了大部分的兵力驻守总部,以至于129师在后来赶往抗日前线支援国军作战的过程中,所能调派的实际兵力仅有9000人左右,处境相当堪忧。
在武器装备方面,129师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表面上承诺会支援八路军武器装备,但实际上却只是提供了部分弹药及军服等,武器方面的支援少之又少,只有在需要八路军支援作战时,才会提供少量装备。
而129师的重武器最多只能满足营连级部队的作战要求,全师唯有轻机枪121挺、6门迫击炮、67发炮弹,仅仅是几门迫击炮就相当于129师底牌般的存在。
反观日军的武器装备,单说一个步兵大队都有2门92式步兵炮,其机枪和弹药量更是与129师一个整师的储备相当,对于129师来说,67发炮弹每一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
再来看轻武器方面,相较于重型武器,129师的轻武器稍好一些,但也严重缺乏弹药量,全师上下拥有75支冲锋枪,但却只有310发子弹,分摊下来每支枪仅有4发子弹,手榴弹203枚,平均一个排才能分到1枚。
由此可见,129师在创建初期的作战条件极其艰难,想要依靠武器装备与日军正面对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129师作战只能另辟蹊径,在建立了深入敌军后方并建成根据地后,129师充分发挥特长,与日军进行迂回作战,采用游击战的办法对抗日军。
事实证明,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加持,129师依然可以凭借着高超战术打得日军满地找牙。
129师的成名之战当属夜袭阳明堡。
这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削弱了日军的空中攻击力量。
也正是因为此次战役,让129师从此踏上传奇的抗战之路,一跃成为我军王牌之师。
1937年10月中旬,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当769团行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时,发现日军的阳明堡机场,不断有飞机起飞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阵地。
经过769团侦察后得知,机场共有飞机24架,白天轮番出动轰炸,晚上停放在机场的东南侧。
场内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有200余人,大部分驻守在机场北端,机场周围均设有铁丝网,并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
此后,769团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详细作战方案,团长陈锡联决心以第3营为突击队,夜袭阳明堡机场。
由于弹药量的缺乏,战士们都在枪头绑上刺刀,准备在子弹打光后同日军进行肉搏白刃战。
10月19日夜,3营战士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穿过日军铁丝网,逼近机场飞机群及日军警卫队。
当行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被敌方哨兵发觉,随即同日军展开猛烈交火,夜袭阳明堡战役正式打响。
3营战士们有的端着轻机枪,有的握着手榴弹,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势,随着手榴弹的爆炸,阳明堡机场的飞机顷刻间燃起大火,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机场。
在机群中央,769团同日军进行了三次近身肉搏战,由于是轻装上阵,3营战士们在战前只携带了一把刺刀,而在与敌人的多次交手中,刺刀逐渐不再锋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