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平西的枪声 (第2/2页)
1933年,著名的长城抗战打响了。高志远顿时热血沸腾,他很快在当地招募了200多人,准备去参加抗日义勇军,并和日伪军血战到底。
不幸的是,他的队伍在途中被一股土匪包围,并且被缴了械。他孤身逃走,回到老家,并未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久,他听说冯玉祥正在招兵买马,准备随时和察哈尔境内的日军开战。他再次热血沸腾,准备去张家口投奔冯玉祥。
不巧的是,他再次受阻,无奈来到了北平。在这座城市,他认识了地下党员王仲华。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随后,他回到了老家,不断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很快在当地拉起了一支民团。
在老家,他先是除掉了曾经阻碍他抗日的土匪头子刘兰亭。接着,他带人刺杀了当地的伪军头目刘佐周。
从此,他名声大振,成为了冀东地区大名鼎鼎的英雄好汉。
在这个时候,我党也先后派出李运昌、陈飞、刘润苍等人来和高志远洽谈。
尤其是陈飞,他对高志远的影响很大。在这些人的努力下,高志远很快成为了我党的朋友。
值得称赞的是,高志远为了抗日,不断变卖家产。而且,他因为始终坚持抗日,他仅剩的一些家产也被亲日势力抄没。
在敌人的追捕下,他无奈举家来到了天津隐居。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在王仲华的劝说下,他毅然决定接受我党的团结抗日主张。
随后,他和王仲华一起参加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并被众人选举为委员。
1938年5月,高志远在天津被众人选为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我党的李运昌和旧军官洪麟阁则被选为副总司令。
7月,他们在冀东各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大暴动。短短两个月,东起山海关,西到潮白河,北从雾灵山,南至渤海滨,这次暴动遍及冀东20余县。史称“冀东暴动”。
冀东抗日联军很快发展到5万人以上,加上其他武装共超过了8万人的規模。
此时,八路军第四纵队也来到了冀东地区。两军密切合作,先后收复了迁安等9座县城。
不过,日伪军很快集结重兵来围剿冀东地区的抗日队伍。八路军第四纵队的负责人宋时轮和邓华等人,他们过于严重估计了形势,决定率部撤回平西休整。
在西撤路上,我军遭到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最后,冀东抗联只有不到2000人撤到平西。
与此同时,冀东抗联主力西撤以后,李运昌等人率领不到2000人留在了冀东,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一直到解放战争,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的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和第9纵队,还有第11纵队。
至于高志远,他率领着不到2000人的队伍来到了北平西部山区。不久,他的部队和八路军第四纵队余部被合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
但是,高志远一直惦记着重返冀东区。
1939年初,萧克来到了平西,改任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在来到平西以前,曾经是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①,他来到了平西。
当时,挺进军约有9000人,己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了,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新的机遇。如果团结好三个支队的负责人,未必没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挺进军分为三个支队,实际是两支队伍。前者,即八路军第四纵队余部,以宋时轮和邓华为代表,他们麾下有不少老红军。
后者,即冀东抗日联军余部,多为抗战时期入伍的指战员。
这两支队伍,都和萧克没有什么渊源。不过,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隔阂。萧克则一直忙着整编这支部队,花了近一年时间,期间没有大的战事。
高志远是一个坚定的抗日军人,但是他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他桀骜不驯,一直不习惯平西山区的生活,经常嚷着打回冀东老家去。
他和萧克等人没有大的隔阂,但是也没有什么渊源。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好。
另外,他和住在斋堂某道观附近的一些北洋旧军官来往密切,一度引起萧克等人的强烈反感……
挺进军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共有5名委员,分别是:司令员萧克、冀热察区党委书记马辉之、政治部主任伍晋南、支队司令员邓华、支队司令员宋时轮。
而最擅长打仗的参谋长程世才,还有冀东抗联的司令员高志远,他们并未进入这个军政委员会。
也可以视为,他们并未进入这支部队的核心领导圈子。对此,他们难免会有一些想法。
根据萧克的回忆:高志远是靠办民团起家的有武装的地主分子,冀东暴动失败后,高部与宋、邓部队撤到平西整训,高志远对平西八路军的领导人心怀不满,想脱离挺进军,撤出平西。
为达目的,他甚至和日本人谈判,还和北洋旧军阀吴佩孚联络,随时准备投敌。
所幸的是,他的秘书陈飞举报了他。随后,他供认不讳,最经被我军处决。
这样,高志远就走到了反面,从抗日英雄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但是,高志远为了抗日,几乎是倾家荡产,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个回忆并不怎么客观。
其次,高志远和邓华、宋时轮等人并无过节。再则,吴佩孚曾经和日本人谈判过,但是从未投敌卖国。
高志远和一些北洋旧军官来往密切,但是从未和吴佩孚有过什么联系。
最后,他确实一心准备回冀东,但是从未有过投敌行为,陈飞的举报缺乏证据。
陈飞是高志远参加我军的引路人之一,也是他的秘书。在伍晋南的主持下,他揭发高志远准备投敌。但是,这种说法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
不过,由于当时斗争环境的残酷,萧克还是选择处决了高志远。随后,陈飞被众人孤立,来到了挺进报行政科工作。
挺进军被撤以后,他从此失踪。建国后,曾经有人在东北见过他。但是,他很快再次消失,最后不知所踪。
王仲华一直坚决反对处决高志远,所以很快遭到处分。高志远被处决以后,他接管了这支部队。
但是不久,他突然死于一场医疗事故。据说是,他对打针比较过敏。
宋时轮也坚决反对处决高志远,一度和萧克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宋时轮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黯然回到延安接受审查。
邓华则凉了心,主动申请回到延安去学习。
高志远被杀,王仲华死于医疗事故,宋时轮被赶出挺进军,邓华主动申请离开,程世才一直不为萧克所重视……就这样,萧克勉强整合完了这支部队。
但是此时的挺进军,已是元气大伤。加上平西山区地广人稀,土壤贫瘠,靠近日伪军的腹地。所以,挺进军始终生存艰难。
由于急缺干部,而且扩军困难,所以萧克在1939年12月无奈取消了支队一级建制。全军被缩编为四个主力团。
其中,高志远的老部队被改编为第10团。但是,由于高志远的被杀,王仲华又死于事故。所以,他们的老部下纷纷逃走,相继回到了冀东老家继续抗日。
另外一个团则是邓华的老部队,后来被要回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1942年2月,八路军总部下令,正式撤销冀热察挺进军。此时的挺进军还有三个主力团,加上地方部队也只有不到6000人。
不久,萧克改任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挺进军的全体指战员,则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的两个军分区。
当然,李运昌的冀东分区,一直战斗在冀东,只是名义上隶属于挺进军。
1939年,高志远在平西被我军处决。这一年,他年仅32岁。那些和他来往密切的北洋旧军官,其中有许多人也被我军处决,其罪名都是阴谋投敌当汉奸。
后来,冀东抗联的一些老人,包括邓华、宋时轮等人,都曾经要求重新审查高志远一案,并为他平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高直到80年代也未获得平反。
一直到2014年7月,在冀东抗日大暴动76周年之际,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纪念碑揭碑仪式在他的家乡附近——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村隆重举行!
高志远的后人高小平、宋时轮的女儿宋崇实、邓华的女儿邓欣等人,都参加了这次大会,并且发表了关于纪念高志远的讲话。
此时,抗日英雄高志远如果地下有知,应该多少感到欣慰吧。
建国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出了不少开国将校。例如萧克上将、邓华上将、宋时轮上将、程世才中将、赵镕中将、王紫峰中将、段苏权少将、徐德操少将、丁盛少将、詹大南少将、萧思明少将、陈坊仁少将……但是,高志远永远倒在了1939年!
所以,他和后来的授衔仪式根本无缘。不过,我们却应勿忘历史,勿忘高志远,更勿忘冀东英烈们!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毛泽东、王稼祥关于帮助肖克挺进军巩固平西根据地致贺龙、关向应电(根据中央档案原件刊印)
贺、关并告朱、彭:
肖克挺进军方面,盼望你们经常加以注意,给以子弹与干部(学生)的帮助。该部任务是巩固平西根据地,发展冀东游击战争,这在战略上是有颇大意义的。如果该部能完成此种任务,不但对晋冀察边区是直接的配合,即对雁北与晋西北根据地的创造也是有很大配合作用的。那里的困难条件更多,故须酌量给以帮助。
泽东、稼蔷
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