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上海扩军记 (第2/2页)
新兵到来后,张鏖逐人谈话,要求连队在教育训练中继续搞好新兵考察和伙食。素来忍饥挨饿的上海青年,来到新兵连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有一次,刚下船的12名上海新兵,第一餐竟吃掉了100碗大米饭。
1949年5月,我军兵临上海城下。盛慕莱策反国民党上海警察局被捕,于上海解放前3天——5月24日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英勇就义。
1952年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为盛慕莱家属颁发毛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盛慕莱作为电影《51号兵站》主人公“小老大”原型,广为人知。
为期一年虎口夺宝,新四军收获几何?
据统计,“新江抗”在上海招收新兵超过2000人,其中二纵队改编的十八旅五十二团补充上海新兵上千人,还支援一纵队改编的五十三团和三纵队改编的五十四团500多名上海新兵。
2005年“八一”前夕,“沙家浜连”——原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二连指导员金辉的女儿金若岩,将父亲留下的一个笔记本赠给“沙家浜连”。
这本记载着1942年二连干部战士姓名、年龄、出身和文化程度的“花名册”清楚地写着,二连104人中闽东红军2人,上海青年75人,当地农民17人,解放战士10人,上海兵占近72%。
五十二团因作战勇敢,素有“江阴老虎”“老虎支队”美誉,上海扩军后部队成分以工人为主体,团队犹如猛虎添翼。五十四团以上海学生、店员为主,文化水平高,有“文化队”之称。
“江抗”老战士施光华回忆,那时,“江抗”及后来改编的部队,官兵都有两支枪,一支是手中的钢枪,一支是口袋里的钢笔。这与也有两支枪(钢枪和烟枪)的伪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1942年底检阅五十二团,赞扬该团是新四军中的文化团。谭震林得知十八旅在新四军中文化素质最高时说:“十八旅文化水平高,产业工人多,建议给党中央当警卫团!”
以产业工人居多的上海兵,受过工业文明熏陶,熟悉机械装备,组织纪律性强,团结协作好,不仅能很快熟练使用手中武器,还办起修械所修复受损枪支。
行军作战之余,他们带头学理论、写诗歌、办板报,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生力军。
五十二团二营五连一个班,在江阴峭岐以西澄锡公路东侧成功组织起“农抗会”,被传为佳话。
经新四军大学校培养,在战火中淬炼成钢的上海兵,成为基层后备干部梯次配备的重要来源。
上海扩军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队成分和兵员结构,基层官兵文化素质跃升,为先进文化催生部队战斗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年五十二团二营文化干事黄苇会同团宣传股股长过鉴清,根据阳澄湖36个伤病员和“江阴老虎”的战斗经历创作的歌曲《你是游击兵团》,很快风靡全团。
后经十八旅旅长刘飞提议,这首歌作为十八旅旅歌传遍苏中,成为军民传唱不衰的战歌,也是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创作的滥觞之一。
歌声伴随五十二团转战苏南苏中,团队实现了一次战斗胜利创作一首歌,如《淮宝进行曲》《大官庄之歌》;一位英模烈士一首歌,如讴歌沈进洪、陶祖全、叶诚忠、朱宝山、马思进等英烈的歌曲;一次休息整训一首歌,如《练兵进行曲》《整训歌》《学习军事》《掷弹歌》;一次政治教育活动一首歌,开展团结进步、反对内战、诉苦立功等活动,都有专题创作歌曲配合。
团队还创作了瓦解敌军的《叫老乡》《回头打东洋》,加强军民团结的《拥政爱民小唱》等歌曲,有力鼓舞了军心士气,推动了立功创模活动开展。
从1943年到1945年,五十二团官兵会唱76首歌,其中30首是新创作的歌曲。在嘹亮的战歌声中,全团涌现出16位英模人物,呈现出战斗歌声与战斗英雄同步增长的喜人景观。
1944年3月,五十二团参加车桥战役。战前,日军狂妄叫嚣,新四军若能打下车桥,皇军宁愿撤出苏中回归大海。
此役歼灭日军独立步兵六十大队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等465人,生俘山本一三中尉等24人,歼灭伪军483人,生俘168人,成为1944年以前我军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日本东京大本营承认,车桥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开始,日军从此向下坡滑行。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六师师长、政委兼十八旅旅长的谭震林,驰电中央军委报告十八旅概况,专门介绍了由阳澄湖36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该旅五十二团一营。
原为“江抗”二支队,素有“老虎支队”美誉,赞扬这支部队既能打顺风仗,也能打劣势仗、逆风仗、危局仗,“江阴老虎”过了江也还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