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陈瑶湖上 (第2/2页)
4.培养了一大批党员、干部。这批党员干部是我党的宝贵财富,现在仍有不少担任地、师以上领导职务,在当前的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5.掩护了新四军七师到新四军五师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使我党、政、军人员和物资在这条交通线上通行无阻。
特别是1944年后,从无为、桐东、贵东、贵西、东流、至德、彭泽这一条线走,更为安全,这对我军互相支持配合作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新四军七师沿江支队和沿江独立团建立与发展变化的片断情况
1941年1月6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调动10个师约7万人的兵力,围攻我皖南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
叶挺军长奉命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副军长在突围中被叛徒打死,我军受到严重损失。
194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并任命新四军七个师的军、政领导人以及组建新四军第七师的指示。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示,新四军七师于1941年5月1日在安徽省无为县正式成立,张鼎丞同志担任七师师长,曾希圣同志担任七师政治委员。
新四军七师成立后,立即向长江两岸发展游击战争,与日寇、汪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英勇的战斗。到1943年初,部队已发展到6000多人。
为适应敌后武装斗争的需要,新四军七师于1943年2月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共编成沿江、皖南、含和、巢湖四个支队和师直接领导的独立团。
沿江支队由林维先担任支队长,王集成兼任政委、傅绍甫担任副支队长,彭胜标担任副政委,胡继亭担任参谋长,何志远担任政治部主任。
沿江支队下辖独立、桐东、桐南、桐西、湖东、白湖、舒无七个大队。
1943年冬,由白湖、湖东、舒无三个大队编成白湖团;由独立、桐东、桐南、桐西四个大队和贵池游击大队编成沿江独立团。
同时,师属独立团也划归沿江支队建制。这时,沿江支队下辖三个团,即白湖团、沿江团、独立团。
沿江独立团成立时,由副支队长傅绍甫兼任团长,胡继亭兼任政委(胡牺牲后,由黄先兼任政委)。团部设在桐东陈瑶湖上小岛——许家牌。
部队经常活动在桐东、桐南、桐西、怀宁、潜山、贵池、青阳、东流、至德以及江西省彭泽一带。
1943年11和12月,沿江独立团在桐东反顽战斗后,团部由傅绿甫、黄先同志率领转移到江南贵池一带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沿江独立团成立后,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主要战斗如下:
1.桐东陈瑶湖上的反顽战斗
1943年11月,国民党桂系一七六师五二八团团长周雄率领所属部队加上土顽一部,向我桐东游击根据地进犯。
首先占领青山、水圩等要地,对陈瑶湖上的我沿江团及部分游击队进行封锁围困。
大约在12月中旬,敌军五二八团出动约一至两个营的兵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向我团驻守的许家牌发动连续进攻。
我团英勇顽强抗击,给来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打死打伤敌人30多人,我军也有多人伤亡,特别是胡继亭同志在反击顽军第三次进攻战斗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这是我沿江团建团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2.贵池关窑追击日寇的战斗
1944年10月初,沿江团团长傅绍甫带领团部和一、三营营部及一部份连队住在关窑一带村庄里。
一天下午两点钟左右,50多名日寇身穿便衣来偷袭我三营八连,被八连两个哨兵发现。
哨兵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鬼子未答话,立即开枪,打伤我哨兵。
我两哨兵一边还击,一边钻进树林,跑回连部报告情况。
八连连长张有道指挥部队迅速抢占山头,当日寇离我八连只有50多米距离时,突然遭到机枪、步枪、手榴弹的打击,敌人惊恐万状,抱头鼠窜。
八连发起追击,一直追到鬼子据点半路铺碉堡附近。
这次战斗打伤日寇中队长一人,打死日寇3人,缴获三八式步枪3支。
战斗结束后,我军迅速转移,第二天,鬼子出动1000多人,在这一带山区进行“扫荡”,妄图消灭我军。结果,扑了一个空,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3.贵池高岭与日寇的遭遇战
1945年6月间,沿江团八连在贵池乌沙一带活动。6月中旬一天,群众报告,日本鬼子有100多人向八连驻地开进。
八连迅速转移到山上树林中观察日寇动向。日寇正向八连隐蔽的树林中走来。
在八连连长、指导员指挥下,以猛烈的火力向日寇射击。这时,日寇指挥官抽出指挥刀命令士兵向八连隐蔽的树林中冲击,敌我混战一团。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寇30多人,缴敌机枪1挺,掷弹筒1个,步枪10余支。我沿江团八连也伤亡20多人。
当地群众赞扬说:“抗战以来,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军队这样勇猛地狠打日本鬼子!”
4.贵东金鸡山反顽战斗
1945年六七月份,国民党两个团及部分土顽约2100多人,向我沿江团驻守的全金鸡一线阵地进犯。
我军在沿江支队副支队长傅绍甫同志的指挥下,进行英勇反击,打了七天七夜,给进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
敌人组织20多次进攻,均被我方击退,保卫和发展了贵池抗日游击根据地。
我沿江独立团经过与日寇、汪伪军及国民党顽军的一系列的战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部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了,到1945年8月底,据统计,沿江团已发展到25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沿江团奉命撤离贵池到无为县集结待命。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七师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撤离皖江根据地,沿江团除留下两个连队交桂林西同志率领挺进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外,团主力随师部北上山东,编入新四军七师二十一旅序列内,参加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打败蒋介石顽敌,解放全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三、新四军七师在反扫荡、反磨擦斗争中锻炼成长
1941年,新四军七师正式成立时,机关、部队总共只有2000多人。
这2000多人,有的是经受了“皖南事变”突围严重考验的英雄,有的是在敌、伪、顽夹击中发展、壮大的江北游击纵队健儿和新四军挺进团的好汉们,共编为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四个团和几个独立大队。
七师成立后,立即战斗在华中抗日前线,转战在大江南北,打击敌伪,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部队。到了1943年,部队发展到6000多人。
1943年3月间,我七师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在大王家、石涧埠、银屏山等地与日寇展开激战,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师指挥机关立即组织部队突围,摆脱敌人的反扑。
根据师部指示,皖中行署宣教团于3月17日夜11点钟从金家凹出发,准备突围到皖南苏区去。
当我们这支队伍到达牌楼村时,天空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我们冒雨继续向南行进,由于天黑、伸手不见五指,加上道路泥泞,难以行走,稍不留心就要摔跤,有的同志摔了二三十个跟头,真像个泥菩萨。
就这样,以极快的速度翻过照明山,于拂晓前到达东西王村。查查人数,只到了13个人。其余的同志均掉队了(事后才知道,他们在路上遇到日寇,被鬼子抓去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突然听到激烈的机枪声,我们跑到村口一看,密密麻麻的日本鬼子正向照明山发起攻击。
担任掩护任务的我军某部正在英勇顽强地抵抗,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
上午8时,两架涂着膏药旗的日本飞机也前来助战,向照明山我军阵地轮番俯冲投弹、扫射。
宣教团领导研究决定,由于在大白天,集体行走容易暴露目标,确定分批疏散,继续向皖南苏区突围。路茜和肖洒、江声林三同志一道走,陶质秀、宁远、易毅他们三人一道走(宁、易两同志是广西学生军地下党组织介绍来七师宣教团工作的)。
当晚他们到达南苏区一个小村庄,住在一户贫雇农老大爷家里。
3月19日组织上又通知他们,继续疏散到无为南乡肖家大村肖洒同志家里打埋伏,以便和即将到来的日寇“清乡”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