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71章东江纵队

第1171章东江纵队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二十世纪40年代初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出于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目的,以“皖南事变”为先导,掀起了第二次反共狂潮,国统区的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记者、教授等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遭到迫害。

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这些民族精英从内地纷纷转移到了英国占领下的我国领土香港,利用香港的特殊政治环境,坚持团结抗战的统一战线,继续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时隔不久,新的危机又席卷而来。

紧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翌日,即公元1941年12月8日,事先集结在我国广东省东南部的日本侵略军突然大举进攻香港。

由于力量过于悬殊,驻港英军节节败退,在12月25日这个被称为“黑色的圣诞节”里,港督杨慕琦正式宣布向日军投降。

香港遂沦陷于日军之手。至此,数百名民族精英的生命安全再次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从延安、南方局周恩来从重庆分别紧急电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等,要想方设法把困在香港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营救出来,同时要设法将他们迅速转移到大后方去。

廖承志等人接受中央电令后,与当时正在香港赴会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粤南①省委书记梁广、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林平、中共香港市委书记杨康华以及南方局派驻香港的李少石、潘汉年和刘少文等干部紧急研究了营救工作,作出了分工。

按照分工,梁广与刘少文等留下领导香港岛的营救工作,任务是负责把散布在港岛的营救对象转移到九龙。

而当时由于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人士,故而营救对象到处躲藏,不得不一再变换住址,要寻找他们并非易事。

就在如此境况下,党组织派出熟悉香港情况的潘静安、黄施民、陈文汉等,费尽周折通过各种关系,按照廖承志提供的名单终于把营救的对象一一找到,并帮助转移到安全的住址;随后即着手安排他们陆续分批地撤离港岛。

由于日军严密封锁了香港的交通,无论从哪条路线撤离港岛都必须通过日军的海上封锁线,使得原本隔海相望的港九竟成了咫尺天涯。

面对这一难关,九龙方面与港岛方面分别由李健行与爱国商人廖安详往返于港九之间,终于辟出一条自港岛铜锣湾避风塘至九龙红磡湾的大营救路线,并作出了巧妙安排:

利用日军立足未稳且因香港粮食和燃料等供应困难正着手疏散大批居民送往内地的有利条件,把营救对象扮成逃难的百姓从港岛护送至九龙秘密接待部。

接待站由林平政委领导,李健行、何启明、何鼎华等具体负责,接待营救对象,提供食宿并按照不同对象安排撤离九龙至我内地的游击队或其他地区。

而护送这些营救对象的任务便历史地落到了我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即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港九独立大队的游击队员身上了。

且说活跃在广东省东南部惠(州)东(莞)宝(安)地区的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根据党中央“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的方针,已于先期布置好了应变准备:

一旦日军入侵香港,部队即抽调精干人马挺进港九敌后。而就在此间,协助抢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任务便不期而遇。

在日军进攻香港的炮声中,一批批游击队员按计划陆续插进敌后新界、九龙地区,稍后不久即组建成港九人民抗日游击队,又称港九独立大队。

他们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建立敌后根据地。

与此同时,他们调兵遣将开辟护送民族精英的安全通道。

当时由于港英政权已经瓦解,社会治安十分混乱,特别是在偏僻的山区,土匪更是占山为王,猖獗一时。

为此,游击队果断行动,出奇制胜,打逼结合,迫使沿途的土匪让道。

不数日,连接九龙至我惠东宝游击区的东西两条交通线就顺利打通了。

从九龙市区经牛池湾过九龙坳到西贡,然后在企岭下或深涌湾乘船渡过大鹏湾,在大梅沙、小梅沙、上洞或沙鱼涌等地方登陆,转入惠阳地区游击根据地。

这条水陆兼程的交通线为东线,由蔡国梁(稍后担任新组建的港九大队大队长)指挥,属下有黄冠芳、江水等率领的短枪队。

从九龙青山道经九龙径到荃湾越过大帽山到元朗十八乡,然后渡过深圳河入梅林坳,进入位于宝安的白石龙根据地这条交通线为西线,由曾鸿文指挥,属下有林冲等领导的短枪队。

至此,营救民族精英的准备工作就绪了。时值1942年元旦,秘密大营救就此揭开了序幕。

是日拂晓时分,廖承志、连贯、乔冠华一行首批在铜锣湾避风塘登上小艇撤离港岛。

他们避开日军的巡逻艇抵达九龙红磡湾上岸,进入九龙市区广东道一秘密接头地点,与等候在那里的林平政委等就整个护送工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部署。

随后,黄冠芳领导的短枪队奉命护送廖承志一行去惠阳游击根据地。

且说翌日早晨,黄冠芳队长乔装打扮,一副商人模样,按照事前约好的时间、地点、暗号在九龙接待站与李健行接上了头。

见过了廖承志一行后,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敬神”用的香烛、借口分给廖承志他们每人一份,扮成“香客”混过了检查岗哨,出了九龙城防封锁线,到达一个叫牛池湾的地方。

这里按照约定负责接应的江水队长领着七名短枪队员已经在此地的“不夜天”茶室里守候。

江水将队员分成三组并拉开距离,一个组在前面侦察开路,一个组在后面警戒殿后,江水领着一个组共四名队员居中护卫着廖承志一行。

翻过九龙坳后,沿海边小路经北围、打壕墩、沙角尾、山寮赶到大环村我游击队队部。负责人蔡国梁热情地接待了廖承志一行。

当夜幕降临后,在蔡国梁率领的游击队护送下,廖承志一行在企岭下海湾登船,随即由刘培的护航队接着护送。

在配有机枪的前卫领航船的掩护下,他们悄悄地升帆出海偷渡大鹏湾,避开日军海上巡逻队并提防着海匪抢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