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退入南京城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7年11月8日,日军兵分两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军之第九、十三、十六师团主力尾随我国左翼部队沿沪宁线西进;一路以第十军之第六、十八、一一四师团和国崎支队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结,企图切断我军退路。
11月中旬,我第二十三集团军刘湘部共五个师、两个独立旅奉命千里迢迢由四川赶赴广德、泗安、长兴一线,迎击侵略军。与此同时,第五十七军某部从河南直赴前线,该部第一一二师和由上海撤下来的第一○三师奉命固守江阴,以江阴要塞为依托,阻敌继续西进。
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
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暴露在敌军的面前。
国军自决定固守南京后,将在宁的教导总队、首都警备部队和由上海战场调回南京正在整补的第七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军以及第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师编成卫戍军战斗序列,同时又命第二军团徐源泉部由湖北星夜兼程开赴南京。我军投入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共十余万人。
12月8日晚,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战垣阵地继续抵抗,同时采取措施,决心背水一战。9日起,敌军结束外围战开始进攻南京城。
南京城的外围战持续到了12月7日,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需经我中华将士血拼,最终不得不退入南京城。
光华门是当年中国守军抵御日寇最顽强的战场之一。
粤军第66军和83军相继退入南京城。两支部队均伤亡过半。
好在两支部队能互相照应,且都集结在雨花台至光华门一带,准备坚守抗敌。
上官若云的九五八团被部署在雨花台与光华门的中间。此时全团尚有三百多人。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他们都知道南京保卫战很难取胜,遂抱有必死的信念。
上官若云对封天宇说:“宇弟,南京城是块绝地,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如今三面均被日寇占领,只有顽强守住城垣,才能阻敌于一时。打死一个是一个,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封天宇说:“大哥,也不必那么悲观。南京城既是六朝故都,又是国府的首府所在地。蒋介石绝不会轻易放弃。我们在南京城坚守,援军随时可到。”
“但愿如此吧!”上官若云说。
1937年12月7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由于中日力量悬殊巨大,日军一路打到南京城外,很快攻下了紫金山和雨花台等一线的阵地。
日军第九师团主攻南京光华门,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南京光华门前。
在这里,中日两国军队又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由于中国军队抱有必死之心,虽力量悬殊,亦奋力血拼,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日军不断补充兵力,国民革命军第71军第87师361旅从一线阵地撤回,誓死守住光华门,旅长陈颐鼎是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他率领着361旅杀得日军心惊胆战。
位于南线左翼的光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内城门之中的一座,也是京城的正门,在明朝时原名为正阳门。
1931年,辛亥革命军江浙联军从此进入南京城,光复南京,为了纪念,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光华门”,意味着光复华夏之意。
当年光华门城门之上的匾额便是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于右任所题写的。
南京的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一般的山炮没有办法击破。
但从地形上来看,光华门确实是容易攻下。所以,国军将战斗力最强的教导总队安排在此处镇守。
城墙后就是百姓,不能再退了!
日军本以为攻下光华门易如反掌,他们首先发起了冲锋。
国军士兵凭借着城墙优势,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很快将进攻之敌击退。
日军加大了兵力投入,动用了大量重型兵器,想要在光华门上硬是攻出一个口子来。
根据日军战报《第9师团作战经过概要》之中的记载,自从12月11日开始,日本动用了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等重炮部队在城墙上炸出了突破口,大量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之下发起攻击。
战斗十分惨烈,日军一度占领了光华门,他们在战车的掩护之下突破第87师第259旅的阵地,已经攻入光华门内100多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