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退入南京城 (第2/2页)
几小时后,第87师第259旅旅长易安华带一个团发起反击,第361旅旅长陈颐鼎也带领2个营夹击光华门前的日军。
接来下是8个小时的恶战,战况一时呈胶着状态。
但这时战况对我十分不利,四周的房屋因为战火全部变成一片废墟。
易安华冲在前线,头部、手臂和腰部多处负伤,部下担忧他的安危,他却道:“我是堂堂中国军人,绝不偷生而负国负民。”
易安华因为重伤牺牲在光华门城下。
同样牺牲的,还有两名中校参谋、两名营长和30多名连排长和数百名士兵。
面对日军的坦克,国军没有克制的武器,仅凭血肉之躯。
激战中,士兵们想到了一个玉石俱焚的办法。他们先去砍树,等到日军坦克开来的时候,两个人一人抬着一端,潜伏在附近。
在坦克靠近之时,他们抬着树桩冲出来,一个人端着,一个人将木桩戳进坦克的履带之中。另外几个人则会在这个时候爬上坦克,掀开盖子,将手榴弹扔进去,或者直接抱着炸药包扑倒在敌人的屐带上,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方式非常有用,但是每毁掉一辆坦克,就意味着几名国军士兵必然牺牲。
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国军被迫组建了敢死队。
敢死队手上只有大刀和手榴弹,在日军到来之时,他们从城墙藏兵洞里冲出去和日军肉搏。所有敢死队成员无一幸免全部阵亡。
面对源源不断的日军装甲车和连番轰炸,易安华和陈颐鼎和几百名士兵以大量牺牲为代价,阻挡了进攻的日军,击毙日军第36联队第一大队队长伊藤善光少佐。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上官若云奉命增援光华门。在与敌人肉搏的时候,封天宇的七星宝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光华门一战,日军第九师团被歼灭500多人。
南京失守之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日本亲王朝香宫鸠亲自前往光华门,在听闻了光华门之战的情况之后,震撼于中国军人的英勇,感怀日本数百军人的惨死,于是他在光华门门外设置了香案,祭奠中日两国在这次战役之中死去的军人。
当时的媒体是如此报道光华门之战:“敌遗尸500余具,仅10人生还。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心,敌图唾手而得南京之梦想,已遭受第一次之严重打击矣。”
因敌我实力极大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1937年12月12日,日军的坦克攻破南京城防,南京沦陷。
13日凌晨5点,日军第9师团一部进入南京光华门。在当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上,我们依旧可见硝烟滚滚,在坦克的身后,光华门城墙之上,还留着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当时拍下这张照片的是日本记者,他是试图炫耀日本的武力。可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留下了这样悲壮而不屈的历史景象。
当日军的大部队进入光华门之后,几个躲在城门洞之中的日本兵赶紧跑了出来,想要迎接他们的胜利。
然而已经被中华门之战折腾得精疲力竭的日本士兵们,在看到满身尘土、四肢残缺的自己人从城墙洞之中钻出来,因为过度紧张马上上去用刺刀将这些日本残兵给刺死了。
在查明这些日本人的身份之后,日军本欲封锁这个丑闻。而这些士兵之中恰好有一名是《福冈日日新闻》的记者北山国雄,他的记者证件后来被搜了出来。
北山被误杀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日本国内,国内一片哗然,认为日军在光华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1938年2月,朝香宫鸠亲王回到日本,因为光华门一战给他的震撼太过强烈,他将自己的茶室改名为“光华”,专门以此茶室招待贵客。
4月,日本另一位亲王东久迩稔彦也前往光华门吊唁。
这是南京保卫战之中最血性、最顽强的战斗之一,当年守护着守军生命的堡垒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如今的光华门已经看不到“门”了,四周是南京市民运动休闲的城市绿地。
如今的南京也不需要这一道门去守护一城百姓的周全。因为我们强大的祖国就是一堵坚固的门。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2006年,南京市政府正在进行“月牙湖五期”环境整治之时,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砖筑堡垒遗迹。很快,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两处堡垒是以明城墙为依托建造的城防工事,砖石都是明城墙的石砖。虽然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经历战争的痕迹。经过专家考证,这处堡垒正是1937年侵华日军进攻南京之时,光华门血战所留下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