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67章武汉会战

第967章武汉会战 (第2/2页)

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

这就使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

由于这一严酷现实的出现,从而导致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日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

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

“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

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

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

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

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他们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③。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

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

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

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

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当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在其《私人回忆资料》中所写《武汉会战之教训》比较符合实际。他认为:

“1、指导计划固应按各时期情况适宜变更,但如变更频繁,有使作战军不能追随之苦。此次会战中之最高指导即有此弊。“

”2、指导计划须顾虑部队现状及实力,尤其在持久战之基本原则上,其始终目的何在,似应预先计及,否则处处追随敌人,对作战试探性之处置,必难贯彻始终。“

他举例说:”例如此次武汉撤退时机,原来决定在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又改为9月底、双十节。直至10月20日,领袖尚在武汉。于是转战数月之残破部队不能不在金牛、保安线上竭力苦撑,以致以后转移未能按照计划实施,陷于溃退。“

”3、无训练部队绝对不能作战。如此次王陵基部见敌即溃,致影响全局战斗之处,实不胜举。“

”4、对装备优良之敌,以诱至山地决战有利。因一到山地,则敌之优点即难发挥,结果与我相等,而我再以旺盛的精神临之,必易成功。如万家岭之役是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中国空军在武汉会战中抗击日机空袭的空战主要有4次,即:1938年2月18日,日军轰作机12架在26架歼击机掩护下进袭武汉,中国空军第四大队29架飞机升空迎战,击落日机16架。中方大队长李桂丹以下5人牺牲。4月29日,日军佐世保第十二航空大队飞机39架再袭武汉,中国空军2个大队67架飞机起飞迎击,击落日机21架。5月31日,中、日两国空军三度在武汉上空较量,中国空军击毁日机15架,自身仅损失2架。8月3日上午9时54分,日本轰炸机18架,驱逐机50余架,由安徽境内向武汉侵犯,中国空军与苏联志愿军起飞迎击,一番激战,一举击落敌机12架,并在嘉鱼俘获日本飞行员1名,在黄陵矶俘获日本飞行员2名,均押解来汉。当敌我飞机在武昌南湖上空激战时,一中国空军飞行员驾机向敌机猛撞,敌机顿时即起火坠地,人机均毁,我空军勇士则跳伞降落,仅受轻伤。

注②日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

注③中国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的超过40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