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84章高敬亭事件

第984章高敬亭事件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9年3月中旬,叶挺来到了新四军的江北指挥部,严令第四支队开赴皖东。

第二天,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指挥所部开始行动。

但两天后,行军途中的四支队却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富率几十个官兵突然投奔了国军李品仙部,并公开登报反共。

事件发生后,叶挺第一时间来到了事发地点。他立即召开有关会议。

在会上,叶挺才得知杨克志、曹玉富生活腐化堕落,经常将缴获的钱财私吞。

之前高敬亭就要将两人撤职,但戴季英考虑到战事吃紧才暂缓执行。

这个决定显然被杨、曹二人知晓,他们深知逃不脱严惩,遂狗急跳墙,叛逃到了李品仙部。

当时叶挺、项英虽然要求国民党将两人交出,但国共合作面和心不合,蒋介石唯恐共产党不乱。

所以,事情发展到最后,杨克志、曹玉富不仅没有要回,还引发了轰动一时的“高敬亭事件”:

新四军最有战斗力的第四支队的司令高敬亭,被“自己人”杀害,直到1977年才获得“平反”。

这真是悲剧!

不少读者可能有听说过新四军“高敬亭事件”的,但对具体的来龙去脉可能了解得不多,本章就来说说这件事.....

时间回到1930年,党组织在高敬亭的家乡河南光山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已从事革命多年的高敬亭当选为政府主席,开始走上了领导岗位,并逐渐展现出“领导才能”。

这时候的高敬亭一帆风顺,在四年后的1934年,高敬亭先后成为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执行委员以及皖西北道委书记,成为这里的军政一把手。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不久,鄂豫皖地区的红25军主力也奉命北上(长征)。

和中央红军一样,红25军也留下一部分兵力坚持游击,而这个“重任”就落在高敬亭的肩上。

当时苏区被反动派分割成好几块,首尾不能相连,高敬亭在这种情况下,带着红25军留下的部队来到抱儿山与鄂东北独立团会合。

他根据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红28军。他担任军政委。

重建的红28军虽然人数不多,只1400余人。但就是这些人,留在鄂豫皖边与敌人坚持游击斗争,却牵制了反动派的众多有生力量。

起初蒋介石并没有将高敬亭的这支红军放在眼里,因为他得到情报:红28军虽然号称有一个“军”,但实际上只有千把人,且粮弹短缺,类似于“游击队”性质,并未调集太多的兵力进行围剿。

直到高敬亭指挥处决了余谊密后,才引起蒋介石的重视。

余谊密是安徽的财政厅长,当时正好是春节,他带着一二十个卫兵回老家潜山过年。

当地的交通站得到情报后,第一时间上报给高敬亭。

高敬亭认为这是给反动派一个“下马威”的机会,就从部队中抽调一批身手较好的指战员,星夜兼程,急行军数百里进入余谊密老家所在的官庄,在交通员的带领下,来到余谊密的家,将其逮捕处决。

这个事件迅速在鄂豫皖地区传开,蒋介石得知后大骂“无能”“饭桶”,并下令:必须在1935年6月之前将高敬亭为首的大别山红军剿灭,否则军法从事。

见老蒋大怒,“剿总”负责人梁冠英调集60余个正规团以及地方民团共25万的兵力围剿一千多兵力的红28军。

虽然敌人的兵力是红28军的数十倍,但高敬亭临危不惧,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自指挥部队展开反围剿作战?

在一次次战斗中,高敬亭意识到,“反围剿”不能光靠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队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随后,高敬亭从部队中抽出军事干部到各地帮助地方发展游击队,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主力部队,则可以更加灵活地与敌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