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特设师团与常设师团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万家岭战役确实是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次战役,也是武汉会战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扬名立万的战役。
武汉会战前期,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分为三路:第一〇一师团在鄱阳湖以西,沿九江至星子的公路进攻;第一〇六师团沿南浔路,进攻位于九江西南方向的德安;第二十七师团则沿瑞昌至武宁的公路(瑞武公路),直接插向武汉南部。
但是日寇在进攻的时候,却被第九战区的薛岳耍得团团转,几个师团都受到国军的重创,而以第106师团为最甚。
然而日军第十一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却辩解,说第106师团在日军中是最“弱”师团,因为它本身就是特设师团。
何谓“特设师团”?本章就来介绍一番。
日本陆军序列中有一些部队被称为“特设师团”,即除主要指挥军官外其他官兵均为后备役人员的部队。由于属于临时组建的师团,因此“特设师团”的战斗力比“常设师团”要弱。
在侵华日军第十一军的序列中,第一〇一、第一〇六师团都是“特设师团”,以致司令官冈村宁次对第一〇一师团的现状很不满意。
他说:“东京附近出身的第一〇一师团,虽然不是草草新编的,但在前年夏季以来的上海激战中,竟牺牲了一万多人,大部分战斗员是杂有应召老兵的补充兵。”
他的这些话自然是武汉会战结束后所说的。
而日军第一〇六师团的战斗力相比第一〇一师团更差。
关于106“特设师团”,我们同样援引冈村宁次的话来说明。
冈村宁次是这样评价的:“当时的特设师团,在形式上与现役师团无大差别。以步兵联队为例,现役只有大队长、联队长及联队副官。其他官兵完全为预备后备役。因此,每逢作战,各大队长势必亲临最前线直接指挥,其伤亡率当然很高,而大队长缺员代理大队长接任后,大队的战斗力将减少到一半以下。第一O六师团在九江西方地区所以陷于苦战,主要原因即由于该军的素质太差。……第一O六师团则于动员后,立即向华中出动投入战斗。虽然都是曾经受过训练的士兵,但是,把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人,直接送到前线来的做法有些欠妥。”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O一、一O六师团“弱”的原因所在。
当时,第十一军部队在酷暑中进入了中国长江中游河湖港汊纵横的水网地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强悍的薛岳指挥的士气旺盛的中国军团,其噩梦般的经历自此开始了。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日军第一〇一师团占领鄱阳湖西岸的星子后,在二十余门野炮以及飞机和舰炮的支援下,向中国守军第五十二师的东孤岭、鼓子寨一线主阵地发起攻击。
二十四日,日军另一部乘坐汽艇从牛屎墩登陆,企图袭击第五十二师的侧背,结果遭到第五十二师师长冷欣亲自率队反击,日军少佐石田道一等二百多名官兵被打死。
二十六日,冷欣的第五十二师因伤亡太大,将阵地移交给第六十六军叶肇的第一六〇师。
防守阵地的正是上官若云的四七七旅。(四七六旅作预备队)
封天宇是旅参谋长,这种阵地防御战以前他很少碰到过,但是经过淞沪战役、南京战役,这种阵地防御战却经历太多,简直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
上官若云正举着望远镜在观察对面敌军的阵势。
鉴于前一天进攻受挫,第一〇一师团在攻击中增加了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但中国守军第六十六、第二十五军等部队顽强阻击,令日军的进攻十分艰难。
两军激战十几天后,第一〇一师团仅仅攻占了中国守军的前沿阵地,但自身却损失惨重,联队长饭塚国五郎大佐被击毙,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也被炮弹炸伤。
而据守阵地的四七七旅自然伤亡严重。
冈村宁次只得向该师团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那么,像101和106师团这样的部队,它们到底有多少人呢?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
这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①。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辎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
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