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不平凡的往事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9年2月,第344旅特务团、独立团进入冀鲁豫边区,4月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华卓然为支队长。
1938年9月,华卓然告别延安,开始东进抗日最前线。
留守兵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一一五师等部的配合下,成功地粉碎了日寇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巩固了千里河防。
不仅如此,华卓然还率领兵团部队,肃清了边区内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装,并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破坏阴谋,稳定了陕甘宁边区。
这次是毛主席亲自找的华卓然。毛主席问:“卓然呐,你还想着到前线去么?”
华卓然以为主席在考验他,就立正回答:“报告主席,这里就是前线,不想。”
毛主席见华卓然如此说,便微微一笑:“小华呀,想就是想,别不好意思!哈!”
华卓然摸着后脑勺,“嘿嘿”地笑着。
“好吧!现在陕甘宁边区的局面己然打开,你协助肖劲光同志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你想上前线就去吧!”毛主席说。
“真的?”华卓然高兴得很。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卓然啦,我已经跟朱老总交换过意见,你先到总部,然后由总部分配你的工作。”
“是!一切听从主席安排。”华卓然高兴得向毛主席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别只光顾高兴,从这里到太行山,路途遥远,大部分是日占区,你可要注意安全哈!”毛主席叮嘱道。
“谢谢主席关心!我会的。”华卓然又行了个军礼。
毛主席说:“过几天有一个外国的记者朋友想去总部,正好,你就护送这位外国朋友去吧!”
“是!坚决完成任务!”华卓然大声回答。
就这样,华卓然离开了留守兵团,要上华北抗日前线。
三天后,华卓然带了一个班的警卫人员,化装成老百姓,护送那位外国记者,开始从延安出发。
由于记者是位年青女性,上级有关部门给这位记者配了两位女伴,一位做翻译,一位做勤务。
这样一来,华卓然带领的这支小队伍连他自己就有十五位成员了。
刚开始出发的时候,女记者以为华卓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干部,因为警卫班的人都叫他华队长。
但是后来那两位女伴告诉了她,华卓然是留守兵团的副司令,红军时期是中央警备师长,她就改口了。
“华将军,真不好意思,还劳烦您亲自来护送我们。”女记者歉意地说。
女记者化名唐霞。但她完全不清楚华卓然是要去华北前线工作的。
警卫人员叫华卓然为队长,是组织上的意思,目的是为了保密。现在女记者己然知道了他的身份,他也只好委婉地说:
“唐女士,没什么,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护送您安全抵达目的地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他这一说,女记者就明白了。
他们趁着夜色过了黄河。
过了黄河,他们沿着中条山的大道往晋东南走。这一带当时还是国统区,虽然日军曾不止一次通过这条大道进攻过黄河,但都被国共两党的军队粉碎了。
他们持有特别通行证,不管是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是晋绥军,见到通行证不但都会放行,而且若是有困难还会提供帮助。都是抗日的么!
这一天他们到达晋南一个叫濮城的地方。天色将晚,他们打算在这里住一宿。
来到城门口,见守城的是中央军第23军。华卓然掏出通行证。
守城带队的是一个少校军官,看到华卓然来到跟前,先是一愣。但瞬间又恢复正常。
可是当他接过华卓然手里的特别通行证,他却叫了起来:“华团长,真的是您!”
这类通行证上用的都是真名,照片也是真的,这主要是便于查询。如果用的是假名,一旦对方怀疑其身份,查询起来就会吃亏。除非你整个行程都是绝密的。
华卓然听罢一凛,心想:难道在这个地方还有人认识自已?
华卓然凝然看去:这人确实有些面熟,但却一时想不起他是谁了。
“我是小山子呀!”对方激动地说。
小山子?韩山?华卓然的记忆深处突然浮现出了一个十四五岁孩子的身影。而这个孩子就是旅长田义的勤务兵韩山。
“你是韩山?”华卓然惊讶地问。
“是呀,我就是韩山。华团长记起我了?”少校更加激动。
华卓然一把攥紧少校的双肩,颤抖着声音说:“哎呀,你真是韩山?你怎么在这里?田旅长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