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85章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1085章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采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1939年9月中旬,日军第11军抽调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和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101师团佐枝支队等共约10多万人的部队,在其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以“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法,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

此次作战,冈村宁次以湘北为主战场,欲在汨罗江畔平江周围地区围歼第9战区第15集团军;以赣北为辅战场,在消灭高安附近守军后,转向修水上游策应湘北方面作战。

部署在主战场的兵力有第6师团、上村支队、奈良支队、第33师团(在鄂南方向)等部队。

辅战场为盘踞江西之靖安、奉新、高安、武宁等地的第106师团及配属该师团作战的第101师团佐枝支队。

此外,直接支援第11军作战的还有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及海军一部。

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了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了此次作战。

当时第9战区的兵力部署情况是:

第15集团军在新墙河南北两岸占领阵地,对岳阳方向进行防御。

第27集团军在平江以北之九岭、南江桥一带占领阵地,对鄂南通城方向进行防御。

第30集团军在渣津、修水一线对赣北武宁方向进行防御。

第1集团军在奉新以西,沿溪李——莲花上——罗坊——会埠之线由东向西展开,守备进出九岭山的交通要冲。

第19集团军位于南昌西南外围,主力集结于浙赣路樟树镇(清江)地区。

另有6个军又1个师共15个师为战区总预备队,分别集结于长沙以南以东的湘潭、株洲、衡山、衡阳,浏阳,及赣北上高、宜丰、万载等地。

9月14日夜,第一次长沙会战首先在赣北揭开序幕。

从18日开始,湘北日军主力第6、第33师团及奈良支队、上村支队等先后向第15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在新墙河、汨罗江两岸血战9天。

28日,当日军突过汨罗江继续向长沙推进时,在福临铺、金井、捞刀河等地,多次受到第9战区军队的伏击、侧击和夹击,再加上补给不济,日军逐渐陷于困境。

冈村宁次遂于29日下令撤退。

30日,湘北和鄂南日军会合于三眼桥,一部越过捞刀河占领永安市。日军于10月1日开始撤退,第9战区军队随即展开追击。

10月9日前后,日军大部兵力撤回到新墙河北岸。10月15日,战场全部恢复战前态势。

第一次长沙作战分为两个阶段:

1、赣北作战。

9月14日夜,日军在赣北开始钳制性攻击。第106师团以主力由奉新、靖安一线西犯,至18日,已先后侵占第l集团军守备的会埠、上富、村前街等地,威胁高安左侧背。

同时,第l01师团佐枝支队从高安东北之大城镇向祥符观第32军阵地做牵制性进攻,并于18日占领祥符观,继续向高安逼近。

19日,第32军放弃高安,退至锦江南岸。

日军第106师团主力与佐枝支队在高安会合后,即以佐枝支队在奉新西南地区实行防御作战,以1个旅团开赴武宁,主力则在上富镇附近集结,准备西进。

第32军则趁机于22日晨克复高安。

23日,日军第l06师团主力开始向修水方向西进。在随后的两三天内,日军一部攻占上富、横桥、甘坊,一部经九仙汤、沙窝里突进至修水东南约30公里处的黄沙桥。

为阻止日军继续西进,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罗卓英调集3个师的兵力向甘坊一带日军反击。虽然未能克复甘坊,但也拖住了日军第106师团的西进步伐,使其未能远行。

随后,第9战区调集重兵,逐渐将日军第106师团包围于甘坊及其附近地区。但是,该师团于10月3日冲出重重包围,并继续西进。

10月6日,日军第106师团在第33师团的策应下,分三路开始向奉新、靖安、武宁撤退。国民党军各部尾随追击。至10日前后,双方逐步恢复原阵地。

在通山、通城地区的日军第33师团于9月21~22日开始出动,进攻第79军前进阵地。随后,日军相继攻占麦市、桃树港,并继续向福石岭攻击。

日军第33师团企图楔入渣津,切断第9战区湘北、赣北间主要联络线,尔后向平江地区进攻,协同其进攻湘北的日军夹击国民党第15集团军。

至27日,日军第33师团屡攻福石岭不下,便以主力绕福石岭以西向南突进,攻占龙门厂。

30日,攻占朱溪厂,主力进入长寿街、龙门厂、献钟一带,在献钟以西三眼桥与奈良支队先头部队会合。

此时,尾追日军第33师团南下的第79军,开始由西向东,对嘉义、献钟一带的日军进行攻击。

第20军由东向西,向长寿街、龙门厂、朱溪厂日军攻击。

第8军则由通山以东地区兼程南下,准备协同第20、第79军夹击日军第33师团。

10月1日,第79军一部连克桃树港、麦市,断敌退路。在献钟之日军窜抵平江,余除一部窜返通城外,皆溃窜于山岳地带中。

2日,第33师团被迫后撤。后经渣津东攻修水策应第106师团撤退。第79、第8、第20军及第30集团军互相配合,多次对撤退的日军进行截击、夹击,并先后收复献钟、修水等地。

10日,撤退的日军大部逃回通山、通城一带原防地。

下面再详述: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14日,赣北的日军第106师团中井良太郎部率先发动了牵制攻势。

在这个方向的华军3个集团军7个军在前敌总司令罗卓英指挥下实施抵抗。

罗卓英对高安方向的布防是:滇军第一‘集团军第58军守高邮市至祥符观一线;第60军守祥符观至故县线。

19集团军32军(原晋军)守锦江口至高邮市、锦江南岸线;东北军49军和中央军第74军控制上高附近。

附近还有30集团军(川军)王陵基部2个军。

日军于9月14日夜首先向驻会埠的第60军第184师的阵地发起进攻。

次日,便突破了第184师的阵地,占领会埠。

日军攻占会埠后,第106师团兵分三路:一路向阴山村、罗坊西进,一路则向渣村、水口甘南犯。一路由高安以东的大城、鼓楼铺向第32军阵地进犯。

17日,南犯日军先后占领水口甘、樟树岭;西进之日军则进占罗坊、治城,随后也转向南犯。

18日,日军占领了高安北部的村前街、斜桥和祥符观,从三面完成了对高安的包围,并与在会埠一线的日军,形成了对第60军和第58军的包围。

在情势十分危急之时,第60军遂从前街冲出日军尚未完成的包围圈,向宜丰方向集结。

第58军则且战且退,18日晚渡过锦江,向西往凌江口方向转移,与在宜丰集结的第60军从南到北形成一道新的防线。

第32军则弃守高安。

19日,日军占领高安。

薛岳得知高安失守后,严令第32军夺回该地,同时派第74军前往增援。

20日,日军第11军命令第106师团在消灭高安附近之第9战区守军后,以一部掩护左侧背,主力进入修水、三都附近,切断第30集团军和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的后路。

据此,日军第106师团即以佐枝支队在奉新西南地区实行防御作战,以1个旅团开赴武宁,主力则在上富附近集结,准备西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