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南进支队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当时在冀鲁豫,华卓然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深入到敌占区活动。
这种活动在清丰等地区十分活跃,常常在一个夜晚,武工队分成若干小组到敌据点周围活动,次日天亮,敌据点所在村庄、敌占公路及其附近,标语传单到处都是。
这对当时主力部队难以活动到的敌占区和游击区群众是很大的鼓舞。对敌伪军、伪组织则起了震慑和瓦解的作用。
武工队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破坏敌军通讯。武工队员想出的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长杆,绑上镰刀,往电话线上一搭,猛地往下一拽,就切断了。
战士们一个小时能割上好几里地。等日军修复了,干脆带上木锯,连同电线杆锯成几截。
后来,还想出个好办法,把日军的电话线剪断,中间夹上一截木棍,缠上黑胶布,外表看不出来。常常使敌人几个星期找不到故障,通讯中断。
这里特别要讲到的是日本反战同盟。当时有一个叫黑田勇男的,在冀鲁豫很有名。
他和一九四二年在清丰张林子战斗中俘虏的日本士兵杉杉木,还有娄集战斗中俘虏的波田贤二(以后俩人均加入日本反战同盟),一直在南进支队敌工科随军活动。
华卓然指示南进支队,一定要好好善待他们,要感化他们,与他们朝夕相处。
经过教育,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同我军战士一样过着艰苦的战斗生活,他们随我军活动,犹如我军战士。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华卓然建议在军区办起日语训练班,让反战同盟的会员当教员,然后利用训练班结业的学员回到各团营开设短期训练班。
通过努力,团、营的宣传员都能教我指战员对敌喊话,编写对日军宣传的标语、传单,或者随武工队到日军据点喊话。
一九四二年夏天,军区敌工部的同志对清丰县山柳寨日军据点(驻日军一个班)曾进行多次喊话,敌人初则打枪扰乱,第二次喊话时日军便不打枪,静静听八路军“上课”。
反战同盟的黑田勇男还给驻山柳寨的日军写过一封信、除对其进行反战宣传外,还提出和他们交朋友,要求日军在我部队或地方工作人员通过敌封锁沟时,不打枪,不阻扰。
经过不懈努力,后来果然生效,我们的人过封锁线时可以不必担心会有危险。
武工队还通过山柳寨维持会长的疏通,驻山柳寨的日军竟卖给我军子弹数千发。后来维持会长向我们反映,自武工队进行了上述活动以后,驻山柳寨的日军士兵普遍想家厌战,士气低落。
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艰苦困难的阶段。日寇加紧了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连续“扫荡”和“蚕食”。
其中“四·一二”日寇万余向沙区大“扫荡”,在反复拉网,篦梳清剿之后,对我沙区根据地中心区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沙区人民遭到毁灭性的摧残。
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始进入困难时期。
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为扭转冀鲁豫和鲁西根据地日益缩小的局面,总部和华北局决定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编为八路军二纵,共同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的抗日斗争。
未几,撇销了二纵番号,合称冀鲁豫军区,下辖七个军分区和教三旅、教七旅、教四旅及南进支队、回民支队等部队。
南进支队兼冀鲁豫军区四分区。
在同时召开的边区高干会议上,再次肯定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只要紧紧依靠群众,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斗争策略环节,再艰难也是能够和必须坚持的做法。
会议决定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和整顿,主力部队推向边沿区反“蚕食”、反“封锁”,力争主动。
七月中旬,各主力部队即开始分布到边沿地区,积极支持地方武装开展反“蚕食”斗争。
教三旅在运西首战告捷。十六团三营在鲁西北朝(城)、莘(县)、冠(县)、堂(邑)地区,协同三分区部队和地方政权,大力发动群众开展工作。
他们采取奔袭、伏击、攻坚、围城打援,围困劝降等作战方法,在七、八月间,攻克冠县东之马峪、十里铺,堂邑西之吕堡、小郭庄、杨庄、伪八区、莘县西之张鲁集、范家海、范庄、燕店、马厂、豆村等据点,歼灭敌伪七百余人,并连续破击堂邑公路,从而缓和了三分区的紧张局面。
二十一团则活动于清丰、南乐、观城之间。在七月至八月下旬,先后动员群众二千五百多人,连续对南涛公路清丰到高堡段展开大规模的破击战,同时展开政治攻势。
八月五日,在清丰以北唐庄附近,利用青纱帐在公路两侧设伏,打死日军中尉以下四十余人,毁汽车三辆,缴步枪三十余支。
八月中旬,又以突然迅猛的动作,袭击清丰以北乜城村碉堡,仅六分钟时间,全歼守敌三十五人,缴步枪二十五支。
二十日夜,又袭入南乐城南之南清店村里,全歼伪军五十多。
我军由于与地方同志密切配合,侦察周密,准备充分,行动秘密,勇猛果敢,连续取得了三次战斗的胜利,“创造了边区小部队游击战的范例”,受到军区的表扬。
九月底,十六团奉命去太行执行护送任务,在沙河南遭日寇一个小队伏击,一、二营反冲锋,毙敌中队长以下十余人,越过平汉路到达太行山。三营返回冀鲁豫边区归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