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南进支队 (第2/2页)
一九四二年初,南进支队十六团以三营为基础扩编为三个营的大团,二十一团改编为五连的小团,另成立三十二团。
之前,新四团(五连制,司令员李靖宜、政治委员王伟)划归南进支队建制。
七月底,实行第二次精简整编,三十二团并入十六团,这是第二个十六团。
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日寇对冀鲁豫中心濮范观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战斗十分激烈,部队也遭受了一些损失。
当天发生的还有八分区机关的甘草崮堆突围作战。
南进支队直属机关在范县地区被敌军包围。政治部及其宣传队(又称前锋剧社)同住一个村里。前锋剧社除了部分领导外,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小战士。其中年龄最小的强守一只有十三岁。
凌晨3点左右,敌人把他们层层包围。大家只好分散突围。
宣传队的小组长靳式衎带领陈满池等三个小战士几次突围都没有突出去。
最后,靳式衎说:“我们被敌人包围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投降,不当俘虏,不当叛徒!出不去了!先把手榴弹投出去炸死他们,留一颗我们自尽。”
平时宣传员每人配发4颗手榴弹。这时敌人的各种火器猛烈地向厨房射击。靳式衎高喊:“投弹炸死他们!”
“轰,轰”,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爆炸的烟雾笼罩天空。最后,靳式衎说:“大家来吧,把锅抬下来,咱们在锅灶里围坐一圈……”
四人坐好后,他领头唱起了悲壮的国际歌,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手中最后一颗手榴弹。
靳式衎和两个战士当场英勇牺牲,前锋剧社宣传员陈满池身负重伤,最后被老乡救出,伤愈回到了部队。
在那次突围中牺牲的还有宣传科副科长于德重以及赵宗儒、张记凯、冯森等。
南进支队敌工科长冉世英,也是在这次突围中壮烈牺牲的,那年他年仅23岁。
当年十月,日军包围了南进支队敌工科在清丰工作组的驻地刘固王,敌工科的冯玉杰和傅金钟英勇牺牲。
黑田勇男等三位日本朋友在九二七当天,随支队直属机关行动,几次突围未成,被敌冲散,三位日本朋友都各持几枚手榴弹同敌人作战,誓死不作俘虏,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英勇殉难。
敌工科的同志,在范县某村掩埋了日本朋友的尸体。他们的墓地现在不知是否还有没有留下痕迹。
一九四三年新年前夕,冀鲁豫边区召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黄敬对边区过去的斗争做了深刻总结。
黄敬传达了党中央、华北局的有关指示和区党委关于“当前紧急任务”的决定:
强调必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发动群众,整顿武装,正确运用对敌斗争策略。
这次重要会议以后,边区党政军实行再一次精简整编,所有在边区活动的部队统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野战军实行地方化。
冀鲁豫五、六分区与南进支队合并为第四军分区。
四分区下辖第十六团、第三十二团、民军一团、骑兵团。
也就是说南进支队有四个团的武装力量。
南进支队先后参加了朝南战役、卫南战役、粉碎日伪九二七大扫荡等战斗。
一九四三年,南进支队参加配合二分区七团、八团奇袭八公桥的战斗。
一九四四年二月,奉中央军委之命,冀鲁豫军区抽调十六团(第二个十六团)、三十二团、回民支队、三团、十一团和十九团,在杨得志司令员率领下,开赴陕甘宁边区。
南进支队十六团和先前到达的原一营、二营等部队编为教一旅二团。
抗战胜利后,这个团由赵承金率领挺进东北,后来成为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二团一部,一直打到广东惠州。
留在冀鲁豫坚持斗争的有原南进支队二十一团、新四路、民一团等部队。二十一团后来又改称十六团(第三个十六团),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一纵三旅十六团——二旅八团——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
一九四四年四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第四军分区改称第九(直南、豫北)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