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45章重建新四军军部

第1145章重建新四军军部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41年1月6日下午,正在按照国民党当局要求北移的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在茂林一带遭到近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

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和谈话,倒打一耙,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其番号。

长期在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军的夹缝中坚持抗战的新四军,遭遇了成军以来的最大挫折。

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重建新四军军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宁折不弯的决心。

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的精神,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对继续进行全民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绝境逢生的新四军,在皖南烈士的鲜血中涅槃重生,继续坚持敌后抗战。

1941年1月18日的《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注定被载入史册。

这一天,在国民党严格的新闻管制下,悲愤不已的周恩来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血案,提笔一挥而就,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一向沉稳的周恩来何以如此愤慨?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的惨痛损失。

新四军是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指示》,命令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留在南方各地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集结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并“接受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

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改编结束后,新四军向皖南、皖中集结,整训后开赴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

随着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敌后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顽固派逐渐暴露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面目,不断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挑衅和进攻。

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军进攻压力减缓,国民党加大了反共限共力度。

1940年7月25日,顾祝同部署“制裁”新四军计划,并电告蒋介石。

10月19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朱德和彭德怀,发出最后通牒,限期一个月,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

同时,何、白二人密令汤恩伯、李品仙以及顾祝同准备向新四军进攻。

对于何应钦叫新四军“转移”到黄河以北的命令,德国记者汉斯·希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是非常荒谬的”。

他认为,“如果按照这个命令办,那就意味着在华中日本战线后面的所有抗日根据地的毁灭”,“放弃了日本交通线内和日本后方的抗日根据地,将会违反整个国家的利益,帮助日本人和汪精卫巩固他们的统治”。

12月10日,蒋介石密电顾祝同,“对江南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届时“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为加强“围剿”行动的组织指挥,蒋介石、顾祝同专门将反共积极、指挥能力较强的上官云相由江西临川选调到皖南,担任皖南总指挥。同时抽调大批部队,增加“围剿”兵力。

首先对新四军皖南部队构成东、西、南三面包围,尔后向北推进,将我军压缩至长江边上,利用日军封锁长江和李品仙部在长江以北守株待兔,意欲将新四军消灭在长江以南。

在皖南事变中遭遇突袭的,是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为顾全团结抗战大局,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从皖南泾县云岭及其附近地区出发,准备绕道茂林、三溪、宁国、郎溪,到江苏省溧阳待机渡江北移。

北移部队编为3个纵队,第一纵队为左路纵队,由老1团、新1团组成,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纵队为中路纵队,由老3团、新3团组成,周桂生任司令员,黄火星任政治委员;第三纵队为右路纵队,由第5团、特务团组成,张正坤任司令员,胡荣任政治委员。

军直机关随第二纵队行动。

因遇大雨,北移部队于5日下午方到达指定位置,6日下午继续向星潭方向前进,即与国民党顽固派搜索部队相遇,发生交火。

1月6日,蒋介石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下令第3、第5战区“采取行动”。

第3战区于6日下午命令第32集团军“迅速部署所部开始进剿”,“彻底加以肃清”。

7日拂晓,当皖南部队各路纵队分别通过各指定山岭时,即遭到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攻击。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围攻,新四军被迫奋起还击,并继续向预定位置前进,但遭到国民党军的拦阻。

7日下午,新四军军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军长叶挺坚决主张不惜牺牲打下星潭,向苏南转移。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新四军领导层的会议一直从下午3时开到夜间10时,长达7个小时,失去了突围的最后时机。

这就是皖南事变中令人惊诧的“七小时紧急会议”。

最终,叶挺的意见被否决,部队按照项英的意见折回,经高岭转向太平。

这一改变打乱了原定的行动计划。面对国民党军优势兵力预有准备的伏击,新四军多次寻求突围未果。

10日,各部队先后退至石井坑浴血苦战。

叶挺一面致电中共中央表示:“上下一致,决打到最后一人一枪,我等不足惜。”一面致电蒋介石:“职奉命北移,到茂林即遭友军四面包围,弹尽粮绝。如委座认为新四军仍系抗战部队,而职等仍系抗战军人,则恳立即命令友军解围。”

12日,毛主席要周恩来“向国民党提出严重交涉,即日撤围”。周恩来在13日向国民党提出抗议,但为时已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