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合并之后 (第2/2页)
这样,溧武公路以南至宣城长兴公路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新沦陷区。日伪军在各大市镇增筑据点,委任伪县长,组织伪政权,颁发“良民证”,实行伪化统治。
苏南三角斗争的形势果然如王、江所预料的那样发生了变化。十六旅随即派第四十八团尾敌南进,袭扰牵制敌军的进攻,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10月上旬,新四军即恢复了春季反顽战役前的地区,区党委和旅部机关返回溧水里佳山一带,两溧地区再度成为苏南敌后党政军指挥中心。
在恢复了两溧地区以后,十六旅向军部报告了敌军的战略意图,并建议派兵南来,发展苏浙皖边新沦陷区的游击战争。
军部非常重视十六旅的建议,立即向一师征求了粟裕、叶飞等人的意见。军部和师部都认为这是向南发展的一个极好机会,但又一时无力从江北抽调部队增援苏南。
陈毅电示林欣儿的挺进纵队,依照现有力量,灵活使用兵力,逐步向南发展,达成控制宣长公路以北地区的任务。
接到军部电报后,林欣儿挥师从宁沪公路北上,想打通与十六旅的联系,支援十六旅。
王必成和江渭清在接到军部电报后,立即进行研究,一致认为,机会难得,稍纵即逝。没有援兵,我们就分兵作战。
决定由王必成率四十八团南进郎溪、广德,实施战略侦察,同时相机打击敌顽势力,准备向南发展。
由江渭清和钟国楚(因邓振询牺牲,钟国楚不去延安,仍留在苏南,改任十六旅副旅长)率四十六团廓清溧水、高淳一带伪军据点,完全控制溧高地区。
11月初,王必成亲率南进部队经高淳进入郎溪,再向东插入广德。在半个月内先后进行了侯村、芦塘、泉村、砖桥等九次战斗。
特别是芦塘一仗,消灭了顽挺进第二纵队司令部及所辖的一个团,俘虏数百人,缴获大批武器和迫击炮弹1000余发、山炮弹2000余发、高射机枪弹1000余发、机步枪弹10万余发,初步打开了郎溪、广德北部的局面。
江渭清和钟国楚指挥的溧高战役开始于11月20日。
在日军大举南进时,伪和平建国军第三师一个团乘国民党军撤逃之机,进驻溧水、高淳的新桥、东流、部村、漆桥、东坝一线,妄图以此为依托,逐步蚕食溧高地区。
十六旅四十六团根据伪军兵力分散且无日军增援的情况,决定采取分割围歼的攻坚战术。
11月20日晚,四十六团首先向溧水境内的东沫伪据点发起强攻。敌凭险顽抗,经我严重杀伤后,于第二天放弃据点,逃往孔镇。
20日晚,十六旅特务营对溧水新桥伪军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伪军一个连,俘伪军5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弹药。
22日上午,江渭清带领四十六团和旅特务营南移,将指挥所设在高淳漆桥和东坝之间的小游山北侧。
江渭清以四十六团二营主攻漆桥,一营、三营担任警戒,旅特务营设伏于大、小游山及小茅山一线。
当晚,二营向漆桥守敌发起攻击。因缺乏攻坚重武器,未能打下据点。此时,正在东坝巡视的伪副师长陈炎生接到求援电,亲率一连伪军增援漆桥。
陈炎生很狡猾,他率队进至半路突然改走小路,并边走边用火力搜索。新四军沉着等待,侯敌人进入特务营伏击圈时,埋伏在小茅山的特务营二连迅速截断其退路。敌军见后路已断,慌忙向西边的张沛桥逃窜。
特务营一连抢先占领张沛桥,将敌军压至沛溪河北岸。经半小时战斗,这股处在我军包围中的伪军全部被俘。
伪副师长陈炎生是伪内政部长陈群之子,当他被押来见江渭清时,吓得要死。
江对他说,现在你有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你给漆桥守军写一封信,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宽大处理。
他真是求之不得,马上按江的话写了信。
江派人将信送到漆桥据点,还向据点喊话,开展政治攻势。
漆桥守军见大势已去,便打开据点投降。
至此,溧高战役胜利结束。这是苏南抗日斗争发生重大转折时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彻底打破了敌人在这一地区推行伪化和蚕食的计划,扩大了我苏南抗日根据地。
延安《解放日报》曾专门予以报道。
在新四军十六旅南进郎广、巩固溧高的同时,区党委着手解决苏南抗日根据地地区划分和地方党组织的调整问题。
江渭清由十八旅调十六旅时,苏南根据地的范围只限于茅山和太滆两个地区。经过一年多来的恢复和发展,十六旅向西抵达江当溧和横山地区,向南进至安徽宣城和浙江长兴公路以北地区。
根据地范围扩大了,原来的地区划分和组织领导机构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于是,十六旅向军部和华中局建议,在原有的茅山和太隔两地委之外,增设江溧句、两溧高淳、郎广三个中心县委或地委。
同时,由于邓振询牺牲后区党委领导力量缺乏,建议将吴仲超调回区党委任副书记,在溧高一带主持漂武公路以北地区的工作。
江则率旅部南下郎广地区,与王必成会合,以大刀阔斧方式开展这一地区的工作。同时竭力打通与挺进纵队的联系。
军部和华中局接到十六旅的电报不久,就给他们作了明确而具体的指示:
按照苏南对敌斗争的新形势,苏南根据地可以分为三大地区,一是敌后战略联系地区,主要是溧武公路以北的茅山、金丹武、江溧句和江当深等地区,为敌后要冲,是苏南与一师、二师的联系要道。
这里的工作以长期坚持为目的,富余的干部应坚决南调,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但必须保持坚强的领导骨干和小型地方武装。
二是根据地的中心区,主要是指溧武公路以南的太混、两溧和高淳等地区,区党委应以这里为苏南的基本阵地,以发动群众,改造旧政权和建立地方武装为主,用较短的时间打下稳固基础。
三是广泛的游击区,主要是指宣长公路以北的广德、郎溪、长兴、宜兴和宣城各一部分,以建立地方党和地方武装为主,对基层旧政权暂时利用,上层政权由我方委派县、区长。
以游击战争驱逐顽固派武装及其政治势力,同时开展广泛的抗日宣传运动,造成敌后抗战新局面,并准备与挺进纵队和浙东抗日根据地打通联系。
军部还指示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区党委应在一起指挥,同意江渭清南去郎广地区,但应迅速回溧高地区主持区党委工作。
接到这一指示后,江先到广德与王必成详细商讨,接着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充分准备。
1944年1月20日至2月7日,苏南区党委在广德县上保村、长兴县仰峰齐和宜兴县襄阳召开了一次流动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华中局和军部的重要指示。
会议确定1944年的工作任务是:(一)巩固老区,建设新区,开辟边区,把建设新解放区作为首要任务,猛烈开展对敌军事斗争,拔除那些孤立的和薄弱的日伪军据点,使新老解放区连成一片。
(二)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大多数,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领导好反伪化斗争。
(三)巩固和整顿党的组织,开展整风学习运动,大力培养新解放区的干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江渭清将全区划分为四个行政分区,建立四个地委。
第一分区在溧武公路以北,京建公路以东,金丹公路以西,辖江宁、句容、茅东和镇句四县,汪大铭任地委书记,樊玉琳任专员兼军分区司令。
第二分区在长荡湖以东,宜兴、溧阳以北,常州以西,辖武进、宜兴、金坛三县和太湖行政办事处,陈立平任地委书记,张之宜任专员,杨洪才任军分区副司令。
第三分区在溧武公路以南,青溪河以北,长荡湖以西,当涂、芜湖以东地区,辖高淳、溧阳、深水和横山四县,丁麟章任地委书记,朱春苑任专员,昊泳湘任军分区司令。
第四分区在管溪河以南,宣长公路以北,太湖以西地区,辖郎溪、广德、溧南、长兴四县,罗维道任地委书记,刘烈人任专员,刘别生任军分区司令。
在军事部署上,为加强新区,将四十八团和独立二团配置在第四分区,四十六团配置在第三分区,五十一团配置在第二分区,四十七团配置在第一分区。
从此之后,苏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